「半」的人生哲理
「行百里者半九十」這是《戰國策》中的名言。行百里路程以九十為半,似有悖事理,但仔細想想,卻意精理深,發人深思。
經驗告訴人們,做人做事,有始有終者,固然很多,但有始無終者也不少。古語:「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正是此意。古今中外的智者,常以「行百里者半九十」來警戒自己;做事有恆,堅持到底,「言必行,行百果」。當然,做事不僅要善終,也須善始,因此,又有「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之說,也是警戒人們,有善始才有善終。
同杯水 正反兩心態
曾經聽過一個「半杯水」的寓言故事,是這樣說的:有2個人各持一杯水,都喝了一半。一個憂慮地說:我已經喝了半杯;而另一個卻高興地道:我還有半杯沒喝。雖然2人所剩的水相等,都是半杯,但說法不同,前者流露出一種無奈之情,後者則充滿一種希望之心。
社會生活中,這種「半杯水現象」隨處可見。如人們同是不惑之年,有的認為自己寶貴生命已過了一半,感嘆人生短暫,來日不多。而有的則與此不同,欣慰生命還有幾十年,來日方長,滿懷壯志。真是「事無兩樣人心別」。人們處事立身,如何正確對待五花八門的「半杯水」,無疑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課題。
中庸道 無過無不及
古人說:「好花乘著半開時,好酒宜在半醉中。」這裡的「半醉」實質是指適度。眾所周知,人之飲酒,做到多少適量,半醉半醒,醒中醉,醉中醒,乃杯裡春秋的至佳境界。人生於世,不只飲酒如此,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適可而止,恰到好處。從一定意義上講,「半」之道,即古人崇奉的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中庸之道。
記得清朝李密庵,總結人生體悟而寫的《半半歌》,雖有其侷限性,但卻發人深思,耐人咀嚼,現在不妨錄此共賞。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
半中歲月儘幽閒;半裡乾坤寬展。
半郭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
半耕半讀半經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
衾裳半素半輕鮮,肴饌半豐半儉。
童僕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
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
半思後代與滄田,半想閰羅怎見。
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
半帆張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
百年苦樂半相參,會占便宜只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