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諾登事件」的多重效應

至今為止,北京的「史諾登牌」玩得算是有利有節,獲益頗豐,但是,這張牌再打下去,北京會遇到不少困難。(網路合成圖)
至今為止,北京的「史諾登牌」玩得算是有利有節,獲益頗豐,但是,這張牌再打下去,北京會遇到不少困難。(網路合成圖)

⊙何清漣

最近發生的史諾登洩密事件引發了多重效應。這位前中情局技術人員聲稱,美國是最大的駭客帝國,美國國安局在全球範圍內至少發起6萬1千次網路攻擊,其中數百起是針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同時它祕密監控美國人民,嚴重侵犯了美國人民的自由。

在中國的網路上,痛斥美國民主虛偽成了這幾天的最強音。但比較此事件的「美國效應」與「中國效應」,會發現其中的差別很有意思。

從激動到冷靜

史諾登事件曝光之初,引發了美國民眾對政府強烈的道德譴責。1971年向《紐約時報》透露五角大樓祕密檔案的丹尼爾‧艾爾斯伯格首先站出來,說史諾登「為這個民主體制做出了巨大的、無法估量的服務」,將其拉抬到「英雄」的高度,附從者不少。

好在網路時代人人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Richard Burger寫了〈史諾登、國安局、英雄主義和中國〉。指出,無論是電影還是書籍,早就告訴美國人,「國安局在記錄我們的網站和電郵」,「翻查積累下來的大量數據」,但這是美國人同意的〈愛國者法案〉(US Patriot Act)授權的,史諾登所揭露的並非違法活動,而是不符合他本人觀念的事。該作者認為,史諾登的行為是犯罪,應該把他送進監獄。

冷靜下來後,美國人終於想到:911事件發生後,布希總統於2001年10月26日簽署了〈愛國者法案〉,授權情報機構:為了保護美國人的安全,可以不經法庭批准就進行監控。因此,這不是個政府道德問題,而是美國國安局的監控是否違反了相關法規。

北京的「史諾登牌」

至今為止,北京的「史諾登牌」玩得算是有利有節,獲益頗豐:史諾登的指控幫助北京從駭客攻擊者變成了受害者,還將美國從道德高地拉拽到泥潭裡。

國內網站上的言論除了盛讚史諾登是英雄之外,很快出現壓倒性的結論:天下烏鴉一般黑,美國實行雙重標準,高唱的自由民主是虛偽的。隱含的意思是:民主自由不值得追求,還是咱中國制度好。

但是,這張牌再打下去,北京會遇到不少困難。首先,史諾登選擇北京管治下的香港做為藏身之地,無論如何都讓人覺得背後有故事。彭博社6月13日的報導說,美國的反間諜部門正在調查史諾登是否已被中國策反或利用,相關調查將涉及史諾登的個人財務狀況、是否涉入色情陷阱、是否曾被勒索。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邁克‧羅傑斯表示:「我們需要問一系列問題,比如他的動機、聯繫人,他最後到哪裡去,為什麼他留在那裡、又如何維持生活,以及中國政府是否正與他充分合作」。

更重要的是,若在中國繼續討論下去,中國公眾可能會逐步發現,美國政府監控的目的是出於維護公共安全的需要,與北京的監控目的是為了中共政權完全不同:美國打擊的是試圖製造大規模殺傷事件的恐怖分子,中國打擊的卻主要是批評政府的異議人士。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6月14日發表〈西方政府將贏得網路監控之爭〉一文說,「我認為這場爭論的勝利將屬於西方政府。」

史諾登的結局將由接下來的中美角力決定。只希望,史諾登事件的餘波能夠將中國的討論從「美國民主是虛偽的」這種「動物莊園之歌」中拉拔出來,更真實深刻地認識民主憲政。──轉自「BBC」◇

延伸閱讀
洩密逃亡俄羅斯 史諾登想回家了
2015年03月04日 | 9年前
外媒踢爆 中共竊美F-35戰鬥機數據
2015年01月19日 | 10年前
美參議員:中共暗助北韓駭攻索尼
2014年12月30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