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想法 莎翁其實是奸商
囤糧、放債、逃稅,這不是我們印象中的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但學術研究顯示,莎翁其實是個無良商人,靠囤積榖物致富。
美聯社31日報導,威爾斯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學(Aberystwyth University)研究人員主張,研究莎士比亞為人忽略的商業頭腦,對莎翁才會有徹底了解。
中央社報導,專門教授中古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講師阿契爾(Jayne Archer)說:「我認為,批評家與學者無法贊同創意天才從商,才刻意忽略這個面相的莎翁。」
阿契爾與同僚遍尋文獻,發現莎士比亞在家鄉斯特拉特福是榖物商。
他們寫道:「他在15年間收購並囤積榖物、麥芽與大麥,再高價轉手賣出。」
莎翁曾因逃稅遭當局追討,1598年糧食短缺時期,還因囤糧遭起訴。
莎士比亞生活與寫作年代,是在16世紀晚期與17世紀初期之間,正值「小冰河時期」,寒冷與豪雨導致作物歉收,糧食短缺。
阿契爾主張,了解到當年無法確保食物的背景,就能對莎翁筆下的劇作投射新觀點,包括以古羅馬時代因饑荒崩解為背景的「英雄叛國記」(Coriolanus)。劇作中因缺糧爆發抗爭,可以投射到1607年莎士比亞居住的密德蘭地區(Midlands)農民起義的真實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