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失智趨嚴重 掌握治療先機
楊性男子65歲從公務員退休在家,72歲起記憶力、社交及生活能力漸漸變差,重複問話且應對變慢,買東西偶給錯錢;75歲起變得多疑、易怒,東西找不到亂翻外,開始認為家中失竊是鄰居偷走的,就醫時仍堅持看到黑影上樓,這是老人失智症的典型,全球每7秒鐘新增1例。
約7成失智症病人在認知功能變差病程中,合併出現行為精神症狀,包括憂鬱、妄想、幻覺、錯認等,而造成家屬與社交的關係破裂。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醫師高霈馨表示,只有掌握治療先機,獲得藥物與非藥物治療,可延緩病程,改善認知功能與生活品質,並讓病人在仍有能力時,對重要決定或未來預做計畫。
對於照顧失智症病人是相當耗費心力的工作,尤其承受極大的身心壓力,往往最後也罹患身心疾患病,高達7成曾有與病人同歸於盡的念頭,可藉由衛教、社會資源、支持服務的導入,減少照顧者的負面情緒,也讓家屬學習如何照顧、包容及接納病人。
台灣自民國82年開始邁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比率不斷上升,在101年達到11.2%,失智老人估算超過19萬人,根據經建會社區失智症盛行率推算,社區失智人口在民國145年將超過72萬人,亦即每百人中有4人是失智症病人。
失智症是隨著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的疾病,65歲到85歲間每增加5歲失智症的盛行率便會倍增。高霈馨強調,失智並非正常老化,失智症是發生在老年期的漸進性智能退化,並影響記憶、抽象思考、語言能力、操作功能和日常生活執行功能。
高霈馨建議老年人多學習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等腦力訓練,不要挑食多攝取葉酸、維他命B12;而有失智症家族史患者尤要注意,避免成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3高患者,不抽煙不喝酒多運動,並提供給年輕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