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nel Pan旅人瞭望台‧台南後壁】 無米樂的故鄉──菁寮


文、圖/潘憲榮(大學駐校作家)

後壁無米樂社區(墨林、菁寮村),是一個充滿鄉村古早味的地方。當年是台南府城到諸羅縣城(嘉義)的中途驛站,因而形成繁榮的聚落。後來隨著社會型態與交通動線的變遷而逐漸蕭條。

古老建築 風華再現

近年來,「無米樂」紀錄片再度吸引大家關注鄉村文化,徜徉鄉間、尋訪老店家,懷舊風情讓人心曠神怡。

菁寮老街上的「阮家古厝」──金德興藥鋪,是台南地區的特殊古厝,據專家鑑定,該古厝可能建於清乾隆高宗年間,至今約有二日餘年的歷史,屬街屋形式的傳統挑高建築,梁柱、門窗、斗拱均非常細緻優美。牆上的雕飾精巧、彩繪層次分明。

另外,建於1928年的「荔園衍派」巴洛克式黃家古厝,也是後壁地區僅存的日據時代的洋樓建築;還有四連棟的木屋,均散發優雅氛圍。

懷舊販仔間 老茶室

販仔間,是當年出外旅人歇腳之處,類似現在的民宿,只不過現代民宿較豪華,販仔間較簡陋。房舍格局通常是大通鋪,住宿時很可能與陌生人同居一室、比鄰而睡。

所謂的「老茶室」是提供大家喝茶、休憩、聊天的茶棧。現在「老茶室」內擺有各種古早的物品,如斗笠、竹簍、挫冰機、老舊收音機……別具一番風情。

自行車店 茄芷袋

自行車是當年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自行車。進成自轉車店為菁寮村第一家自轉車店(腳踏車店),該店創立於民國15年,已有八十餘年的歷史,現由黃協成先生經營,店內各項設備與工具一應俱全。這種傳統修車店日趨稀少,近年來常有電影及電視節目來此處取景。

在老街,可以發現編製茄芷袋的店家。早期在後壁地區,很多農家以三角藺草製作茄芷袋,茄芷袋可以說是萬用袋,裝菜、裝物品、裝書都可以。後來隨著塑膠產品日益普遍,茄芷袋也改成以塑膠為素材,製作成較時尚的袋子,在台味十足的潮流中,加入不少新穎的設計。

隆泰棉被 遠近馳名

北勢街又稱為「嫁妝街」,早期女子出嫁,寢具是嫁妝中不可少的東西,所以只要有人要嫁女兒,都會去選購一床好被子。當時手工彈棉被很熱門,這是一項很辛苦的工作;工匠師傅腰背細長竿子,頂端垂落一條繩子繫掛著一支大弓,彈被時一手扶弓,一手持木槌敲打弓絃,發出「登、登」的聲音,一團團棉絮就逐漸被彈鬆。

這種傳統製被程序非常繁複與耗時,老街的隆泰棉被店老闆殷煌明先生,27歲就投入傳統製被,至今已超過45個年頭,熟練的技巧與嚴謹的步驟成了品質的最佳保證。

瑞榮鐘錶 義昌碾米

瑞榮鐘錶行是骨董鐘錶店,牆上懸掛著各式各樣的骨董老時鐘。老板是年近90歲的殷瑞祥先生,瑞祥伯從15歲就開始學修鐘錶,20歲正式執業,如今已超過一甲子。不論生意興隆或沒落,他都樂在工作。店裡數十個骨董老時鐘,「滴答、滴答」的聲音縈繞耳畔,看看牆上的時鐘,長短針的位置都非常一致。百年骨董老時鐘能準確報時,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維修?

早期稻穀晒乾之後,會送到碾米廠處理,碾米廠運轉時會發出「沙、沙」的運轉聲並飄送淡淡的米香。義昌碾米廠創立於民國37年,規模不小,直至民國80年左右,小型碾米機出現,農家可自行處理稻穀,傳統碾米廠生意受到嚴重影響而逐漸沒落。但義昌碾米廠內的設備至今仍維護得很好,皆可運作。

走訪無米樂的故鄉,讓人享受到傳統農村豐沛的生命力和多采多姿的人文風采,這是一趟融合懷舊、鄉土與藝術之旅,讓人心靈滿足。◇

  

旅遊資訊

菁寮老街

自行開車
中山高→下新營交流道→台1線→往後壁方向→南82→後菁寮,即可抵達菁寮老街。

大眾運輸
1.搭乘火車至後壁→需轉搭計程車抵達。
2.搭乘火車至新營→轉搭新營客運→菁寮下車即抵達。

延伸閱讀
憂灌溉水開天窗 無米樂稻農尋解套
2013年03月27日 | 11年前
牽阮的手 無米樂導演推新作
2011年10月05日 | 1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