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體過度集中 張錦華:嚴重程度「超英趕美」

「認識中國 振興台灣經濟系列論壇」5日在台北舉行,由台大新研所教授張錦華(右)、《台灣大紀元時報》總主筆暨律師童文薰(左)主講。(記者陳柏州/攝影)
「認識中國 振興台灣經濟系列論壇」5日在台北舉行,由台大新研所教授張錦華(右)、《台灣大紀元時報》總主筆暨律師童文薰(左)主講。(記者陳柏州/攝影)

【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

媒體肩負著社會公器責任,隨著進入數位匯流時代,民眾大多透過網路獲得資訊,傳統紙媒逐漸沒落,網媒興起,但各國依然非常重視媒體集中度問題。以日前旺中集團蔡衍明不斷併購台媒為例,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指出,台媒集中度按照目前走勢來看,已經是「超英趕美」,傾中台商已把持近半媒體,言論自由在不斷流失中。

有人說台灣那麼小,應該讓媒體集中在財團手裡,才有競爭力。張錦華舉出,2011年的英國媒體大亨梅鐸竊聽案,正可引以為鑑。

梅鐸因為在英國擁有龐大媒體集團,其勢力讓政府敬畏三分,最後乾脆與媒體集團互相勾結,這媒體集團長期聘用私家偵探,透過竊聽電話、賄賂警察、收買個資等爭議性的手法取得獨家新聞。其中,在2001年英國女童遭綁架撕票案過程中,旗下報紙《世界新聞報》記者,涉嫌竊聽與入侵其手機刪除留言,導致警方及家屬在女童死後仍誤以為她仍活著,讓英國人群起憤怒。

因為媒體集團過大,卻演變成未達目的、不擇手段,因此,英國也發動反梅鐸這媒體巨獸的抗爭動作,與現在的台灣情況很相似。去年,梅鐸又再申請另一併購案,結果當然被政府駁回。

張錦華指出,梅鐸集團雖然影響力很大,但市占率只有40%,而且只有報紙,沒有電視台。以美國來說,在一個市場裡,不可同時擁有一家大的報紙或是電視。

反觀台灣,由蔡衍明所購買的媒體集團,包含壹傳媒、旺中集團,其市占率已逼近50%。雖有聲音指出,在數位化時代,資訊很發達,各國也不再加以規範。但張錦華表示,這是錯誤的說法;相反,各國在媒體壟斷的議題非常重視,也有具體法規,以德國為例,媒體市占率最多不可超過30%。

若以德國的方式計算,旺中集團旗下的媒體,包含中視、中天、中時電子報、中國時報、工商日報、工商時報、時報周刊,以及頻道代理商TVBS、八大電視台等;又欲併購占台灣30%收視戶的「中嘉有線電視系統」,加起來幾乎占140%。

張錦華指出,如果再通過壹傳媒併購案,這龐大的媒體巨獸幾乎已達到180%,反觀德國的30%,台媒集中度高得簡直不敢想像,目前台媒壟斷問題已經「超英趕美」,且與德國標準天差地遠。

台媒過濾訊息 台商損失慘重

新聞媒體主要的責任是擔任社會監督瞭望,當媒體都不能盡責時,除了國安問題之外,甚至也影響人民身家性命的安全。

張錦華舉出,2008年曾發生一次「台商大逃亡事件」,上萬台商、港商紛紛逃出中國大陸,但在這些台商到中國投資前,台媒卻沒有善盡報導真相及告知的義務,讓台商抱著希望前進中國,最後損失慘重,痛苦逃亡回台。

這波台商大逃亡,雖不是單一因素,可能包含全球金融海嘯、人民幣升值等問題,但壓跨台商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一項「勞動合同法」;原本利潤微薄的台商,是看到中國的低廉工資才去投資的,現在這項合同卻要求台商提高工資,讓台商損失慘重無法生存,因此開始大逃亡。

從時間點上看,「勞動合同法」在2005年1月起草,同年12月一審,2006年完成三審,直到2008年開始實施;據調查,在2007年6月前,台灣沒有一家雜誌有報導過,卻反其道而行的告訴台灣民眾,中國投資環境有多好。

張錦華表示,這法規從立法的2年半中,連中國自己都報導了近2‚340篇,澳門報導32篇,香港160篇,台灣卻只報導12篇,如此偏頗,民眾怎麼可能看得到。當你看到媒體不斷鼓吹有多好時,危機卻在其中。

當媒體無法報導真相時,出現的問題就很嚴重,包括投資決策、生命安全、生活影響因素等,所以,自由社會必須擁有真實和多元的報導,才能免於危機中。◇

延伸閱讀
審判黎智英 香港法律受考驗
2015年01月28日 | 9年前
兩處縱火案與兩國政府的不同態度
2015年01月14日 | 10年前
黎智英住所和壹傳媒大樓遭縱火
2015年01月12日 | 10年前
太陽花開 催化台灣民主新思維
2014年11月05日 | 10年前
頂新掌控媒體 恐複製旺中爭議
2014年10月17日 | 10年前
頂新經營媒體 學者:毒害精神食糧
2014年10月13日 | 10年前
借鑑香港 學者:別對中共抱持幻想
2014年10月10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