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屏東車城「看海美術館」吹風去

到屏東車城「看海美術館」吹風去。(攝影/廖儷芬)
到屏東車城「看海美術館」吹風去。(攝影/廖儷芬)

【記者廖儷芬/屏東報導】

屏東車城的海口港,總是先聽到風,再看到海。尤其冬季的落山風,一陣比一陣俐落。那天到看海美術館,連停好車都能感覺到風正努力往海邊推,每一步像是被風輕輕催促:「走吧,去看看海。」
看海美術館外觀簡單,白色的牆、大片的玻璃,沒有繁複的設計,倒是讓這片海更顯眼。這裡前身是候船室,當年港口來往的人多,後來航線停駛,建築沉默過一段時間,如今重新整理,變成旅人能停下腳步的地方。

屏東車城的海口港,總是先聽到風,再看到海。屏東車城的海口港,總是先聽到風,再看到海。(攝影/廖儷芬)
停好車都能感覺到風正努力往海邊推,每一步像是被風輕輕催促:「走吧,去看看海。」停好車都能感覺到風正努力往海邊推,每一步像是被風輕輕催促:「走吧,去看看海。」(攝影/廖儷芬)
這裡前身是候船室,當年港口來往的人多,後來航線停駛,建築沉默過一段時間,如今重新整理。這裡前身是候船室,當年港口來往的人多,後來航線停駛,建築沉默過一段時間,如今重新整理。(攝影/廖儷芬)

戶外的「小孩散步區」 海邊的童趣
走到美術館外的草地,最先看到的不是藝術館那種正經的雕塑,而是幾個可愛的小朋友造型裝置。
有一個女孩雙手抓著泳圈,整個人往前探,像是在找海;
一旁的小船裝置裡,有個孩子埋頭划著槳,表情雖然看不到,但整個姿勢就是很拼命;
還有拿著紙船高舉過頭的孩子,像是怕船被風吹走,又像是要把船送上天空。
這些造型不複雜,也不「藝術語言」滿滿,就是很生活、很孩子的那種信念:看到海,就會想跑過去;有風,就想把紙船放出去。
坐在草地邊看這些裝置,會覺得它們其實比想像中更貼近車城。這裡是漁港、是海邊,風大,孩子的想像也跟著大起來。大人看了會忍不住笑,因為那份天真的動作,好像也把自己的童年吹了回來。

走到美術館外的草地,最先看到的不是藝術館那種正經的雕塑,而是幾個可愛的小朋友造型裝置。走到美術館外的草地,最先看到的不是藝術館那種正經的雕塑,而是幾個可愛的小朋友造型裝置。(攝影/廖儷芬)
有一個女孩雙手抓著泳圈,整個人往前探,像是在找海。有一個女孩雙手抓著泳圈,整個人往前探,像是在找海。(攝影/廖儷芬)
這些造型不複雜,也不「藝術語言」滿滿,就是很生活、很孩子的那種信念。這些造型不複雜,也不「藝術語言」滿滿,就是很生活、很孩子的那種信念。(攝影/廖儷芬)

走進館內 甜點世界讓人心情也軟了
推開美術館的玻璃門,一進去氣氛完全不同。外面是海風,裡面是像甜點店一樣的展場。這種反差讓人一下子愣住。
牆上是整盒的「巧克力」展示,顏色鮮明、形狀可愛,有皇冠、有愛心、有彩色條紋,每一顆都像真的能拿起來吃。
再往裡面走,是一塊巨大的起司蛋糕模型,切面十分逼真,旁邊的果醬紅得亮眼,像是剛滴下來。
最吸睛的是入口不遠處的大甜甜圈,被裝在巨型粉紅色紙盒裡。小朋友看到都停下腳步抬頭看,就連大人也會忍不住站在那裡想像:如果真的是吃的,那得多開心。
還有一支大到誇張的青蘋果冰棒,立在窗邊,陽光照下來,甚至有種「剛從冰箱拿出來」的錯覺。
整個展場沒有複雜的解說,也不需要懂什麼藝術理論。就是一個讓人會心一笑的地方。從窗外透進來的光,把展品照得亮亮的,站在那裡突然會覺得生活其實也可以簡單一點,只要願意給自己一個看展的午後。

推開美術館的玻璃門,一進去氣氛完全不同。外面是海風,裡面是像甜點店一樣的展場。推開美術館的玻璃門,一進去氣氛完全不同。外面是海風,裡面是像甜點店一樣的展場。(攝影/廖儷芬)
像是整盒的「巧克力」展示,顏色鮮明、形狀可愛,有皇冠、有愛心、有彩色條紋,每一顆都像真的能拿起來吃。像是整盒的「巧克力」展示,顏色鮮明、形狀可愛,有皇冠、有愛心、有彩色條紋,每一顆都像真的能拿起來吃。(攝影/廖儷芬)
一塊巨大的起司蛋糕模型,切面十分逼真,旁邊的果醬紅得亮眼,像是剛滴下來。一塊巨大的起司蛋糕模型,切面十分逼真,旁邊的果醬紅得亮眼,像是剛滴下來。(攝影/廖儷芬)
小朋友看到都停下腳步抬頭看,就連大人也會忍不住站在那裡想像。小朋友看到都停下腳步抬頭看,就連大人也會忍不住站在那裡想像。(攝影/廖儷芬)

玻璃後面的海  美術館真正的展品
看海美術館最厲害的展品,還是玻璃窗外的海。
站在大面玻璃前,能看到港邊的船,能看到遠方的浪,也能看到風怎麼改變海的顏色。有時風起,海面被吹得像被畫筆刮過;有時風停,水面又突然安靜得像一片鏡子。
站在二樓的觀景台,更能看到海岸的線條與整個海口港的輪廓。那些看似普通的畫面,反而讓人覺得踏實。

站在大面玻璃前,能看到港邊的船,能看到遠方的浪,也能看到風怎麼改變海的顏色。站在大面玻璃前,能看到港邊的船,能看到遠方的浪,也能看到風怎麼改變海的顏色。(攝影/廖儷芬)
有時風起,海面被吹得像被畫筆刮過;有時風停,水面又突然安靜得像一片鏡子。有時風起,海面被吹得像被畫筆刮過;有時風停,水面又突然安靜得像一片鏡子。(攝影/廖儷芬)
冬季的落山風,一陣比一陣俐落。冬季的落山風,一陣比一陣俐落。(攝影/廖儷芬)

走出去  海邊的生活就在眼前
離開館內,再回到戶外草地,風照樣吹。孩子的裝置藝術在陽光下更顯得活潑,像是準備要跑往海邊。
這些作品如果放在都市,也許只是裝飾;但放在車城,放在海邊,就變成很自然的風景。因為車城本來就是個把風與海視為日常的地方,孩子會在海邊玩、會追浪、會撿木枝、會把紙船放進水裡。這些裝置像是把那些記憶重新擺出來,提醒旅人:我們的童年曾經這麼簡單。

「吹風看海地」,旅人用不同角度拍照,就有不同的風情。「吹風看海地」,旅人用不同角度拍照,就有不同的風情。(攝影/廖儷芬)
這些裝置像是把那些記憶重新擺出來,提醒旅人:我們的童年曾經這麼簡單。這些裝置像是把那些記憶重新擺出來,提醒旅人:我們的童年曾經這麼簡單。(攝影/廖儷芬)

最後的風  最後的海
傍晚要離開時,落山風又起。那陣風不算客氣,但吹在身上卻意外舒服。
看海美術館沒有炫技,也沒有複雜的想法,就是慢慢地、安靜地,把海邊的生活擺出來給你看。
戶外有童趣,館內有甜點,玻璃窗外有海。
每一個畫面都不搶戲,但加起來,就是車城最真實的樣子。
如果你到屏東,不妨在這裡停一下。吹吹風,看海,看展,看孩子的裝置。
等風再大一點,就會明白:車城的海,也是會把人留住的。

看海美術館沒有炫技,也沒有複雜的想法,就是慢慢地、安靜地,把海邊的生活擺出來給你看。看海美術館沒有炫技,也沒有複雜的想法,就是慢慢地、安靜地,把海邊的生活擺出來給你看。(攝影/廖儷芬)
每一個畫面都不搶戲,但加起來,就是車城最真實的樣子。每一個畫面都不搶戲,但加起來,就是車城最真實的樣子。(攝影/廖儷芬)
等風再大一點,就會明白:車城的海,也是會把人留住的。等風再大一點,就會明白:車城的海,也是會把人留住的。(攝影/廖儷芬)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