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回落 各國央行關注
恐慌情緒消退,黃金價格回落,跌破每盎司4,000美元關卡,創下波段低點。黃金價格走勢正受到各國央行的高度關注。綜合媒體報導,12年未買入黃金的韓國央行打算「從中長期角度考慮」增持黃金;而菲律賓央行官員則認為,應該賣出部分黃金儲備。
韓國曾被套牢 購金態度謹慎
據韓國媒體報導,韓國立法者質疑該國央行,並未把握今年的黃金漲勢,並批評他們對金價上漲的不作為。
韓國央行行長李昌鏞明確表示,「短期內沒有增持黃金的計畫」。報導進一步解讀,指出韓國央行對購買黃金興致缺缺的理由有3點,包括:風險資產的報酬更勝黃金、外匯準備呈現下降趨勢,以及過往購金經驗造成的心理陰影。
報導指出,黃金在2011年9月飆升至每盎司1‚900美元以上的歷史新高,而韓國央行於2011至2013年間共購入約90噸黃金,而金價到了2015年曾跌至約1‚100美元,直到2020年才重返高點。這段黃金跌價經驗,促使該行對購金採取較為謹慎的態度,也讓韓國央行自2013年之後,就沒有再增加黃金儲備。
報導指出,如今韓國央行可能調整增持黃金儲備的態度,該行表示將密切關注市場,以決定購買黃金的時機和規模。專家認為,如果韓國央行最終加入購金行列,可能為近期低迷的黃金市場重添一把火。
菲律賓考慮高點獲利了結
近期菲律賓央行(BSP)官員對黃金也有所表態。據彭博報導,BSP貨幣委員會成員狄歐克諾(Benjamin Diokno)27日表示,黃金約占BSP總體外匯存底的13%,已高於區域內多數央行。
狄歐克諾說,在理想狀況下,黃金占央行外匯存底的比重應介於8%至12%之間。他提到,當初購金成本約為每盎司2,000美元,如今金價曾飆至接近4,400美元的歷史高點。他們內部正在討論,是否應繼續增持黃金,或趁高點獲利了結。
BSP曾在2024年出售部分黃金,但之後金價上漲,此舉引發公眾批評。BSP當時回應稱,這是其積極管理國家黃金儲備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