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以行動實踐循環經濟
歷時4天、匯聚50國逾500位專家與產官學代表的「2025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暨熱點」10月23日於松山文創園區圓滿落幕。總統賴清德致詞時表示,面對氣候變遷與資源短缺的挑戰,循環經濟是可行且必要的解方,他笑說,身體力行的力量最具說服力,下次台灣主辦論壇時,要做到真正的循環經濟,讓會場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來自循環設計。
賴清德表示,經過3天豐富的交流,他深刻感受到各國齊心合作、為下一代承擔責任的決心。「這不僅是尋找解方的時刻,更是我們攜手為未來世代負責的重要節點。」
他語帶幽默的提到,看到現場來賓穿著以再生材料製作的鞋子與衣服,讓他決定「下次台灣主辦論壇時,要做到真正的循環經濟,讓會場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來自循環設計。」他說,身體力行的力量最具說服力,「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效果一定很好。」
賴清德指出,氣候變遷與資源短缺已是人類最嚴峻的挑戰,而循環經濟是解方之一。台灣雖是資源有限的島國,卻在限制中培養出獨特實力。2024年綠色科技產業附加價值已超過5千億元,占GDP約2%。其中循環經濟貢獻最高,附加價值與就業人數均居七大綠色產業之首,「顯示循環經濟正是帶動綠色成長的重要引擎」。
他提到,在經濟部與企業努力下,電子與製造業展現創新與回收能力;農業部推動以科技轉化農業剩餘物,提高價值;環境部則累積30年回收制度經驗,讓台灣回收率名列全球前五,「台灣不只能實踐循環經濟,更願意把經驗分享給世界」。
賴清德強調,論壇的結束不是句點,而是新的起點。「只要我們保持這份決心與交流的能量,亞太將成為全球循環經濟最具行動力的區域。」他以「Taiwan Can Do」呼籲台灣與各國持續合作,「讓循環經濟不只是討論,而是能在台灣落實、在亞太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