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TikTok傷害孩童心理健康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法案政策主任劉李俊達(左1)等人,8月30日舉辦座談會,他表示TikTok具有成癮性的設計,會讓孩子「滑不停」。(記者宋碧龍/攝影)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法案政策主任劉李俊達(左1)等人,8月30日舉辦座談會,他表示TikTok具有成癮性的設計,會讓孩子「滑不停」。(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鍾元/報導】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近期舉辦座談會,就「從焦慮到滲透:TikTok如何傷害我們孩子的心理健康與資訊安全」議題,邀請專家與會分析。

TikTok商業模式 讓孩子「滑不停」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法案政策主任劉李俊達表示,TikTok在全球擁有超過10億用戶,其中青少年是主要群體。它的演算法是最激進的,用戶短短20分鐘就可能接觸到自殘或自殺等內容,且TikTok有成癮性的設計,會讓孩子「滑不停」。

他進一步說明,TikTok的成癮設計包括「無限滑動」的推薦機制,幾分鐘就能推播符合興趣的影片,並逐步縮小內容範圍,直到超個人化內容,鼓勵上癮;「間歇性獎賞」則利用心理機制不斷製造驚喜影片,讓人沉迷;而「按讚與比較」會讓青少年陷入焦慮與不安。

侵犯用戶個資與身分隱私

劉李俊達指出,TikTok對隱私的侵犯涉及任意侵擾,如蒐集貼文、停留時間等;失去控制,以「同意才能使用」剝奪知情權;甚至操控身分,迫使用戶公開偏好,進而被演算法塑造。

他強調,人應有的隱私權包含「免於侵擾」、「資訊控制」與「身分空間」(或稱個人生活私密領域)三要素,而TikTok的商業模式嚴重違反此原則,並可能讓使用者覺得自己被困住,一直滑不停!對心理健康有興趣的年輕使用者,可能會陷入「鼓勵憂鬱、自殘與自殺」等內容推播的無底洞。

演算法吸引青少年 強化認知戰

台灣民主實驗室研究員Eric Hsu分析,「TikTok為什麼吸引青少年」?因為其具有多樣性與時下的內容、簡短且容易消費、社交互動便利及演算法精準等,但令人質疑的是,TikTok演算法真的沒問題嗎?

對於台灣青少年如何看待統一議題,Eric分析,使用TikTok的青少年認為台灣恐怕無法抵禦中共軍事入侵、戰爭很可怕、擔心親友安危,可能會選擇投降;年輕人認為即便統一,可能對一般老百姓不會有太多影響。青少年對各議題持有強烈無力感及無感,具體來說缺乏對中共威脅的整體清晰想像;青少年對中共威脅敏感度與抵抗意志堪慮。

操作負面議題削弱民主信心

Eric指出,TikTok利用台灣國內議題來挑起負面情緒與對立分裂、降低民眾對台灣民主制度的信心、過於強調台灣當下生活現況的不滿意感並強化兩岸社會與民眾之間的「親近感」、植入戰爭情境的慘烈意象、積極塑造兩岸統一的「正面形象」。

Eric說,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TikTok對政治態度的傾向具有影響力,特別是在削弱對台灣現有制度的滿意度和民主信心上。TikTok讓使用者更偏向親共、對中共治理持正面態度,且讓使用者更傾向對台灣制度持民粹懷疑的政治態度。

他還指出,TikTok平台充斥網路霸凌與厭女、為了流量而將欺負弱勢娛樂化。TikTok上廣泛流傳擦邊影片及未成年裸露、兒少性影像與潛在性剝削,Linktree引導流量、Patreon平台私密影像販售、私訊裸聊和性影像勒索騙取、詐騙產業鏈等。

父母應為孩子園丁而非木匠

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李炯德指出,青少年沉迷手機及短影片容易導致上癮、記憶力減退、睡眠剝奪,並引發憂鬱、焦慮、變得憎怒等。他建議父母應成為孩子的「園丁」而非「木匠」,陪伴孩子發展自我,而非任由社群平台傳遞的觀念所形塑。

台灣「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祕書長周雅淳分享TikTok等社群軟體,對兒少身心的影響以及大人應如何因應。她提到,家長應透過親子工作坊的互動模式,探討親子間網路使用規範,建立信任與溝通,並認知網路潛藏的風險。

劉李俊達呼籲各界關注TikTok的危害並採取行動:一、父母與孩子協商網路與數位軟體使用規則;二、要求政府與立法委員制定數位平台治理法規;三、邀請更多人加入連署要求TikTok改善。◇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紐西蘭:中共滲透威脅最大
2025年08月24日 | 20天前
陸委會籲藝人勿挺9.3閱兵
2025年08月26日 | 18天前
被邀免費遊覽中國 港網紅:找錯人
2025年08月25日 | 19天前
TikTok命運未卜 白宮開設官方帳號
2025年08月20日 | 24天前
父親心理健康 對孩子行為影響深遠!
2025年08月01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