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嬰中心擬放寬聘用非專業人員 民團反對

衛福部預計開放評鑑甲等以上托嬰中心,可聘僱不具專業資格人員進行幼兒照顧。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26日舉行記者會反對修法。(中央社)
衛福部預計開放評鑑甲等以上托嬰中心,可聘僱不具專業資格人員進行幼兒照顧。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26日舉行記者會反對修法。(中央社)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

為解決托嬰中心人力缺口,衛福部預計開放評鑑甲等以上托嬰中心,可聘僱不具專業資格人員進行幼兒照顧。對此,民團26日表示,照顧者專業不足,是造成許多托育事故發生的主因,看似設立防線但實際只是虛設,因評鑑常忽略實際狀況,要求正式人員監督,卻也忽略了照顧現場高壓、不堪負荷的勞動困境,這恐讓未來托嬰中心更難找到人力。

為補足托嬰中心人力缺口,衛福部7月下旬預告「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置標準」草案,若托嬰中心最近一次評鑑成績為甲等以上,就可聘用不具專業資格者進行幼兒照顧,而非專業者必須在一年內取得專業資格,且在執行照顧服務時必須在專業人員監督下執行。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26日召開記者會呼籲,衛福部不要短視近利,若任何人都能進入托嬰中心照顧嬰幼兒,後果將不堪設想。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組長李庭欣表示,衛福部在5月才提出「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對外喊話要限縮居家保母的從業資格讓家長安心送托,卻在不到3個月時間又要棄守托嬰人員資格門檻,「立場相當矛盾」。

李庭欣也說,有相關研究顯示,照顧者專業能力不足是導致托育事故發生的主要主因。儘管衛福部看似設立防線,規定評鑑甲等以上托嬰中心且須有合格專業人員指導下才能提供服務,但其實只是虛設,因為評鑑常常忽略實務狀況,要求正式人員監督也忽略照顧現場高壓、不堪負荷的勞動困境。

李庭欣示警,修法恐讓人力的缺口越補越大,衍生「劣幣逐良幣」效應。她提到,有資深托育人員表示,「現場已經夠忙,誰想要和沒有專業的人一起工作」,直言等修法通過會考慮離職,這恐怕未來會讓托嬰中心更難找到人力。

反觀教育部面對幼兒園的人力缺口,則是採取不同方式因應,李庭欣表示,教育部即便放寬,人員資格標準仍有一定程度要求,像是至少要有大學學歷門檻及相關訓練時數等,衛福部卻是完全棄守。

李庭欣認為,要解決人力短缺應改善勞動條件,應參考國外經驗,提高工作人員薪資及持續推動托育公共化、創造更好的勞動條件和薪資成長。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也對這次修法發出問卷調查,理事楊秀彥也說,15天調查共收到4‚027筆回覆,其中有48%具托育人員身分、45%是家長等,統計顯示,有94%反對這樣的修法。若衛福部想改善人力短缺問題,根本應該著力於布建公共化托育體系,因為這樣才能提升人員薪資。◇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