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藝金曲獎客家作品 《1895乙未英烈-徐驤》

第36屆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將於8月23日登場,為鼓勵客家藝術工作者持續弘揚客家傳統藝術文化,客家委員會8日於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舉辦入圍授獎,由客委會主任委員古秀妃親自頒獎,為入圍者加油打氣,並感謝他們對推廣客家藝術文化的堅持與付出。
古秀妃指出,本屆傳藝金曲獎以「代代傳承 精彩不斷」為主題,共吸引632件作品參賽,其中,由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人間國寶」鄭榮興教授帶領的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榮興工作坊與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分別在戲曲表演類與音樂類入圍7項。
古秀妃進一步表示,今年適逢「1895乙未保台戰役」130周年,客委會攜手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推出2025精緻客家大戲《1895乙未英烈-徐驤》,將於全台巡演8場。今年劇團以徐驤故鄉苗栗啟動巡演,象徵緬懷先烈、回望歷史,在8月10日至10月12日,於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台南、屏東與台東等8縣市巡演。
古秀妃也分享,記得今年7月舉辦徐驤宣傳記者會時,徐驤烈士的曾孫徐永康先生有來參加,在觀看演出彩排後,他熱淚盈眶,因為他看到曾祖父母的故事被搬上舞台而感動萬分。此外,過去傳統客家戲曲多以帝王將相為題材,但近年來,客委會積極徵選傳統戲曲劇本,也將推動現代劇本創作徵選,期望鼓勵戲劇及表演人才投入創新表現手法與藝術風格,讓更多人了解、認識並欣賞客家文化。
今年傳藝金曲獎入圍作品《傳聲錄•泗水關》由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製作,入圍「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最佳編曲獎」及「最佳專輯製作人獎」3項。另外,由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演出改編自《聊齋誌異》敘述狐狸報恩的《狐狸兒媳-小翠的愛情札記》與講述1940年代台灣人民追尋自我認同的《大山客》2劇目,共入圍「最佳影音出版獎」、「最佳編劇獎」與「最佳音樂設計獎」4項提名。
其中《傳聲錄•泗水關》是重要傳統藝術亂彈戲保存者潘玉嬌、北管老師邱火榮及榮興客家採茶劇團藝術總監鄭榮興3位國寶級藝師指導藝生共同完成。內容包含潘玉嬌老師唱段,邱火榮藝師司鼓舊作,以及鄭榮興教授結合胡毓昇、吳代真和蘇國慶一人分飾多角的演出,新舊錄音結合,展現亂彈戲的傳承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