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會】嘉市歷年最多品牌參展 傳統工藝師:手工智慧無可取代

加1點嘉義展區(嘉義市政府提供)
加1點嘉義展區(嘉義市政府提供)

【記者李擷瓔/嘉義報導】

嘉義市政府已連續第5年參與「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市長黃敏惠5日出席台北南港展覽館開幕發布會,她提到,今年首度參與Pinkoi線上展銷與文博會B2B媒合平台,協助在地品牌拓展市場、創造商機,讓文化行動不再侷限於展場。

黃敏惠表示,線上展區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讓嘉義的創意設計有機會與全台甚至國際市場接軌;B2B媒合平台則促成品牌與通路、企業建立更深層次的合作關係,開展更多元的發展可能。 

參與文博會已邁入第三年的傳統工藝師陳佐民坦言,隨著時代變遷,傳統工藝已屬於逐漸式微的技藝,但這次展會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並感受其美感與價值。 

陳佐民老師解說陳佐民老師解說(嘉義市政府提供)

他強調,儘管當代AI(人工智慧)科技飛快發展,但「HI」(Human Intelligence,人類智慧)的手工智慧依然無可取代。手作藝術具有溫度,是充滿人情味與文化底蘊的創作,不像機器量產那般冰冷。他更希望透過這樣的平台,能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技藝的可貴,並激發社會對其的關注與支持。 

文化局長謝育哲提到,今年首度嘗試將文創品牌參展轉化為「產業鏈結 × 策展內容 × 生活風格」三軸融合的品牌實驗現場。透過線上線下的串聯,文化不僅是「被看見」,更能「被使用」、「被購買」、「被喜歡」,成為日常生活中自然流動的一部分。

文化局表示,本次展覽以「從地方出發,為城市加一點」為核心,推出四大主題子區,包含「生根+1—地方創生啟動」、「風土+1在地風味流轉」、「眾生+1常民文化共鳴」、「再製+1工藝再出發與創意」等,集結16組優質地方品牌共同參與,創下歷年最多紀錄。

「生根+1」聚焦地方生活與文化書寫,由平凡製作、嘉義異鄉人、下港女子、劉子新,帶來深具土地情感的創作;「眾生+1」關注信仰與傳統工藝的延續,匯聚精工刻印、桃城明山軒雕佛工作坊、鑿花匠木雕藝術工作室、陳佐民木雕工作室;「風土+1」透過永昌行、三光米、湯城鵝行、起風,描繪在地飲食與物產的風味記憶;「再製+1」則由茉莉手作坊、百木學堂–百木工匠坊、東瑭手半屋、優木良品,思索傳統工藝與當代設計的永續可能。每一件展品都是對嘉義市的深情回應,也訴說與土地深刻交織的故事,更讓大家看見嘉義市「小城市、大創新」的無限能量。 

這次也邀請三位重量級講者,包括在地《下港女子》創辦人楊甯凱、移居嘉義《嘉義異鄉人》主理人孫育晴,以及返鄉實踐地方創意的北漂青年鄧澤等,分享他們對嘉義的獨到觀察與深刻經驗。

此次參展為年底「320+1城市博覽會」重要暖身,並以「+1點」為題,規劃四大子題區,精選16組優秀地方品牌,橫跨書寫、飲食、工藝與永續設計等面向,展現嘉義市文創軟實力。展期即日起至8月11日止,南港展覽館一館K6區「島嶼風尚」,走進「+1點」嘉義市展區。 

開幕儀式開幕儀式。(嘉義市政府提供)
大合照嘉義市以「+1點」為題,規劃四大子題區,精選16組地方品牌,橫跨書寫、飲食、工藝與永續設計等面向,展現文創軟實力。(嘉義市政府提供)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