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濃度為過去十倍以上 醫示警:精神病風險增

大麻造成精神活性作用的THC濃度,在過去幾十年間大幅上升將近10倍以上。圖為警方查扣的大麻植株,資料照。(中央社)
大麻造成精神活性作用的THC濃度,在過去幾十年間大幅上升將近10倍以上。圖為警方查扣的大麻植株,資料照。(中央社)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

具誤導性的大麻迷思仍方興未艾,像是抽大麻者會說「大麻是天然的,對身體沒有壞處」等論述,對此,醫師表示,目前證據皆清楚顯示,大麻在生理、心理健康方面的潛在危害不容忽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大麻造成精神活性效應的主要成分「四氫大麻酚(THC)」,濃度是過去的10倍以上,青少年、孕婦等高風險族群,更應提高警覺。

在生活中或臨床上,常聽到抽大麻的人說「大麻是天然的」、「大麻不會成癮」。醫師指出,大麻造成精神活性作用的THC濃度,在過去幾十年間大幅上升將近10倍以上;且研究發現,使用成癮物質而出現精神病到急診就醫的個案中,診斷為思覺失調(精神疾病)的風險,大麻遠高於安非他命。

青少年濫用大麻誘發幻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黃名琪表示,門診曾收治一名大一學生小明(化名),在反覆使用大麻數月後,開始出現聽幻覺(彷彿有宇宙來的人聲和自己對話),被害妄想(感覺路人對自己不懷好意指指點點),甚至也懷疑家人聯合起來對付自己,情緒易怒,行為躁動,態度多疑,在家人積極勸說下,勉強同意去看醫生,診斷為「大麻引發之精神病」。

黃名琪指出,在1970年代,大麻產品中THC的平均含量約為2%至3%,而現今市面上的產品,因為種植與純化製程精進,THC濃度普遍已達20%至30%,濃縮製品甚至可高達90%以上,這意謂著成癮性、情緒行為異常以及健康風險大幅提升,早已今非昔比。

黃名琪說,大麻帶來的健康問題,並不是代謝掉後就會結束。短期的大麻使用,會造成記憶力受損、運動協調和判斷力出問題、高劑量下甚至可能產生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症狀;若長期或重度使用,除成癮外,還會造成慢性支氣管炎、大腦功能改變、認知功能障礙(尤其25歲以下,腦部仍在發展的青少年與年輕人)、並與憂鬱症或躁鬱症的發病,有顯著關聯性。

大麻造成精神活性作用的THC濃度,在過去幾十年間大幅上升將近10倍以上。圖為警方查扣的大麻成品,資料照。大麻造成精神活性作用的THC濃度,在過去幾十年間大幅上升將近10倍以上。圖為警方查扣的大麻成品,資料照。(中央社)

研究證實大麻危及多重健康

丹麥研究指出,大麻對發生「思覺失調症」的影響,從1972年只有2%,到了2016年提升4倍,來到8%。現在的思覺失調症患者,相比以前,有更高比例的發病機率與大麻使用有關係。另一篇加拿大研究也發現,使用成癮物質而出現精神病到急診就醫的個案中,追蹤三年後,診斷為思覺失調的風險比率,大麻是84.9%,遠遠高於安非他命的22.3%。

另一篇系統性回顧的研究也顯示,有中度至高度的證據支持,大麻的使用,會增加精神病的風險、損害認知功能(記憶力、專注力下降)、使駕駛的風險上升(與車禍、車禍致死率上升相關)、以及孕婦生出體重過輕胎兒的風險增加。

黃名琪表示,目前證據皆清楚顯示,大麻在生理、心理健康、懷孕與交通安全方面的潛在危害不容忽視。因此應該對「大麻天然無害」這類迷思提高警覺,尤其是青少年、孕婦與精神疾病高風險族群,更應避免使用。◇

大麻造成精神活性作用的THC濃度,在過去幾十年間大幅上升將近10倍以上。圖為警方查扣的大麻植株,資料照。大麻造成精神活性作用的THC濃度,在過去幾十年間大幅上升將近10倍以上。圖為警方查扣的大麻植株,資料照。(中央社)
大麻造成精神活性作用的THC濃度,在過去幾十年間大幅上升將近10倍以上。圖為大麻植株,資料照。大麻造成精神活性作用的THC濃度,在過去幾十年間大幅上升將近10倍以上。圖為大麻植株,資料照。(中央社)
延伸閱讀
自製毒軟糖 台中甜點店夫妻檔被捕
2025年06月13日 | 4個月前
海巡攔查走私漁船 查獲8.5億元大麻
2025年05月29日 | 4個月前
老來喜得子 孩子患精神病風險增
2025年05月05日 | 5個月前
飲料店樓上種大麻 警查獲逾億元毒品
2025年02月24日 | 7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