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我們真的擁有自己的思想嗎?

真正擁有自己思想的人,並不會被簡單的歸類。(123RF)
真正擁有自己思想的人,並不會被簡單的歸類。(123RF)

文/Mollie Engelhart(專欄作家) 編譯/信宇

有一天,我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說給我1千美元(近3萬元新臺幣)和一份講稿,要我談論專業領域中,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當天稍晚,我便看到許多身邊的人開始談論起這個問題,用詞和腔調幾乎一模一樣。

我自認不是一個有特別影響力的人。在我的餐廳、牧場和個人社交平臺上,大概共影響了10萬人。但這個提議讓我感到驚訝,也讓我產生了疑問:我們每個人真的擁有自己的思想嗎?

我們都會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人。我們吸收他們的觀點,而這些觀點又反過來影響我們的想法,形成了一個反饋循環。

但是,一旦金錢可以驅使那些微型影響力人物,讓他們說出非常具體的話時,我們還能相信誰呢?誰的話才是真實可信的呢?我們一直深信不疑的觀點,又是從何而來呢?

我相信,真正擁有自己思想的人,並不會被簡單的歸類。

他們在細膩的差別之處掙扎搏鬥。

他們難以全然的站在單一立場。

他們有時不可避免的會改變自己的想法,因為真正的思考是充滿活力的。

很多時候,當我在Instagram的評論中,甚至在這個專欄,透過一篇文章與人交流時,感覺就像我在對著談話要點在說話。在這些人的話裡,我看不到好奇心。我感覺他們讀完標題,就沒有興趣再讀下去了,甚至沒有讀完說明性文字。他們的留言只有一種反應,通常是因為我說的話觸及了他們從未真正質疑過,根深蒂固的信念。

我是一個言論自由至上主義者(free speech maximalist)。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被允許說出自己的想法,無論想法是好的、壞的,還是美的、醜的。但我也相信,我們需要辨別力。

在這個越來越數位化、越來越被精心策劃、越來越表演化的世界裡,我們需要辨別出,誰還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

真正的真實是罕見的。我認為,我們的靈魂正在渴望它。

我沒有一個漂亮、簡潔的答案,但我確實認為我們需要捫心自問:我們究竟在消費什麼?

這種消費究竟是在滋養我們、擴展我們、挑戰我們,還是在麻木我們、操縱我們、分化我們?

調查表明,美國成年人平均每天花在社群媒體上的時間,超過兩小時。也就是說,一週超過15個小時。有些人利用這些時間放鬆,有些人利用這些時間思考,有些人利用這些時間爭論。

2025年6月17日在紐約市,一個人正在使用手機。(Madalina Kilroy)2025年6月17日在紐約市,一個人正在使用手機。(Madalina Kilroy)

但我們有多少次停下來問自己:我真的相信這些網路資訊嗎?還是我所屬的社會群體,促使我相信這些呢?

我們需要有不同意見,這是很重要的。保持好奇心很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傾聽是為了理解,而不僅僅是為了捍衛自己的立場。在網上散布不友善的言論太容易了,不要忘記了,螢幕的另一端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當我從洛杉磯的素食廚師,轉變為德克薩斯州的牧牛人時,你可以想像到,我當時遭遇的反彈和強烈反應。有些人希望我和我的孩子受到傷害。我的臉皮很厚,抗壓能力很強,這已經不再困擾我了,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像我一樣感情豐富意志堅強。我們需要記住這一點。

所以我要在這裡呼籲:

尋找不合群、有個性的聲音。

尋找那些在某些事情上同意你的觀點,但在另一些事情上挑戰你觀點的人。

要保持好奇心。

寬容的對待與自己觀點不一致的想法。

請記住,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不同的肉身,裡面裝著各異的靈魂,這是上帝的一小部分,在向你投射一些東西。

沒有立場之分。沒有左右之分。我們都應該站在人性的一邊,站在轉變的一邊,站在上帝的一邊。

關於如何重拾我們的思想,我沒有滿足所有人的答案,但我知道這一點:我正在努力減少消費,增加創造。

最近,在一個播客節目中,主持人說:「你要嘛在創造內容,要嘛在消費內容。」我認為,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我們要嘛在世界上創造美好的東西,要嘛消費別人創造的東西。

所以,讓我們一起創造一個更美麗的世界吧!

讓我們減少消費。讓我們尊重自己的思想。讓我們為周圍的人留出空間,讓他們有與我們不同的想法。

作者簡介:
莫麗‧恩格爾哈特(Mollie Engelhart)是一名再生型農業從業者和牧場主,致力於糧食主權、土壤再生,並積極推廣自耕自足和自給自足的家庭農耕知識教育。

原文:Do We Own Our Own Minds?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