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包奪巴黎發明金牌 看見劉宜忠人生故事

宜蘭「溪南區領袖」雷震洲於豆腐岬體驗防水包。(攝影/潘佑升)
宜蘭「溪南區領袖」雷震洲於豆腐岬體驗防水包。(攝影/潘佑升)

文/記者莊璦筠

來自宜蘭蘇澳的劉宜忠,以一款多功能組合式防水包,在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巴黎國際雷平發明展」中,從250件專利作品中脫穎而出,奪下金牌,成為臺灣之光。這個作品,不僅是一個實用產品,更是他人生歷程縮影,證明人生中發生每一件事都有其意義,環環相扣。

劉宜忠出身於宜蘭蘇澳,父親從事水電統包工程,當他還是國中生時,暑假都會到父親工作的建築工地幫忙,他眼中的父親善良、勤奮、話不多,曾在水電工作之餘,默默拾撿不要的電線尾,收集成袋後賣掉,買了臺任天堂給他玩,這讓他印象深刻,父親吃苦耐勞的身教,帶給他深遠的影響。

劉宜忠與父親劉朝枝於自宅合照。(劉宜忠提供)劉宜忠與父親劉朝枝於自宅合照。(劉宜忠提供)

為家庭回鄉務農 把事情做好

對劉宜忠而言,放下臺北工作回到宜蘭蘇澳當農夫,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他向《大紀元時報》表示,因為家中驟生變故,爺爺頓失生活重心、眼神黯淡,想起小時候爺爺對自己的照顧,想陪他度過這一關,就跑回宜蘭當起農夫,那段時間共種上了千斤番薯、晒了好多花生。

然而,劉宜忠在臺北從事的是設計工作,例如:歌手歐德洋《看見6色彩虹》專輯封面就是他的作品之一,這分工作跟農地工作相比有如雲泥之別,他形容,那就像上一秒還在辦公室吹冷氣,下一秒就在田裡拿鋤頭,一開始作農時鏟幾下就氣喘吁吁,後來在他的堅持下,終於從半條田畦,進步到一條、兩條,看他這樣努力,爺爺也變得開心,整個人都有了精神。

左為祖父劉阿溪,正要用自製裝備把花生打下來。(劉宜忠提供)左為祖父劉阿溪,正要用自製裝備把花生打下來。(劉宜忠提供)

這些為家庭的付出,並非每個人都能坦然接受,劉宜忠表示,他也不是從來都沒有埋怨過,但總要有人去做,他一直都抱著「把事情做好」的想法,雖然當下會覺得辛苦,但每個人都會有這種時候,所以就算只有自己一個人,他也會像在團隊中打拚一樣,激勵自己做好。

他也提到一段經歷。劉宜忠說,過去在父親的工地幫忙時,總是被打牆壁的粉塵弄的滿臉髒汙,有次竟然被一位路過的母親當作反面教材,指著他告誡自己的孩子說「你如果不認真讀書就會像那位哥哥一樣。」

劉宜忠表示,他很意外會被當成不學無術的人,但「我很清楚知道自己做什麼」,每個人所面對的生活都不太一樣,父親需要他的幫忙,他也很努力,這段經歷讓他知道對每一個人都要有同理心,不會用表面去看待他人,這也讓他此後在設計商品時,能從使用者需求的角度去思考。

劉宜忠參與繪製鯖魚祭大鯖魚的彩繪。(宜蘭縣討海文化保育協會提供)劉宜忠參與繪製鯖魚祭大鯖魚的彩繪。(宜蘭縣討海文化保育協會提供)
在艾迴音樂時期設計的中文專輯。(劉宜忠提供)在艾迴音樂時期設計的中文專輯。(劉宜忠提供)

面臨挑戰 堅持繼續開發作品

在爺爺逐漸恢復元氣後,劉宜忠的生活又步入正軌,開始從事他喜歡的設計工作,他隨後在宜蘭創業,先後設計並開發重機、水上活動、露營和防災領域用的防水包,今年,他更是以多功能組合式防水包在法國巴黎國際雷平發明展拿下金獎,成為臺灣之光。

不過,從創業到獲獎的這段歷程中,他也曾面臨多種挑戰,包含疫情帶來的經濟困境,開發的產品遭中國代工廠仿冒,與共同創業的夥伴因「志不同道不合」而分道揚鑣等,然而他卻能堅持繼續開發作品,展現了堅韌與豁達。

第124屆巴黎國際發明展金獎作品。(劉宜忠提供)第124屆巴黎國際發明展金獎作品。(劉宜忠提供)
第124屆巴黎國際發明展金獎作品。(劉宜忠提供)第124屆巴黎國際發明展金獎作品。(劉宜忠提供)

他坦言,創業最辛苦的是收入部分,因此他不斷調整步調,在當老闆、藝術家、策展人甚至老師等多種角色中變換,找尋不同的機會,尤其是走出自己的框架去跟更多人接觸,抱持著這些緣分都會成為某個契機的態度,這是他覺得最重要的。

事實上,從開發防水包到前往法國參展,劉宜忠發現,每一件事都是環環相扣的,例如:創業要找資金,因此尋求政府補助,需要寫計畫,而他的文書能力來自於與太太交往初期每日用電子郵件通信長達一年的訓練成果。

再者,過去在唱片公司擔任設計時,接觸了許多國外的頂尖專輯設計,讓他就像在大師身邊學藝一般,把設計中的細節與層次感內化成自己的養分,現在更成為他開發防水包的靈感來源;而促成劉宜忠前往法國參展,則是因為去年專利發明展中,遇到大學教授,他的一句話「你這個產品一定會得獎」,推了他一把。

第124屆巴黎國際發明展金獎作品。(劉宜忠提供)第124屆巴黎國際發明展金獎作品。(劉宜忠提供)
第124屆巴黎國際雷平發明展金獎作品。(劉宜忠提供)第124屆巴黎國際雷平發明展銅牌作品。(劉宜忠提供)

經驗幫他過關 彷彿早就鋪墊好

在創業過程中,家人因為擔心而去幫他算命,試圖了解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也曾反對劉宜忠前往法國。他說,面對一個未知的機會,要如何在家人的關愛中堅持突破,是一個難度很高的決策,但現在回頭來看,每當遇到瓶頸時,過去的許多經驗總能幫他過關,彷彿早就鋪墊好的一樣。

這些過去的鋪墊,似乎不是單純的巧合,而是一種冥冥之中的引導。劉宜忠表示,自己並沒有特定信仰,但他認為,如果有神幫助他,那一定是一個更高維度的意識存在,且因為他始終保持良善,所以願意幫助他,並引導他回到本該發展的道路上。

最後,劉宜忠談及自己的信念,他表示,成為老闆之後,他意識到需要花更多時間,審視自己的內心,並觀察與他人的互動應對、面對自己的缺點,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他更希望透過自己設計的產品,讓世界看見臺灣的美好與良善,這也是他心中最堅定且最重要的信念。◇

劉宜忠於巴黎國際雷平發明展介紹防水包。(劉宜忠提供)劉宜忠於巴黎國際雷平發明展介紹防水包。(劉宜忠提供)
巴黎國際雷平發明展金牌。(劉宜忠提供)巴黎國際雷平發明展金牌。(劉宜忠提供)

巴黎國際雷平發明展金牌證書。(劉宜忠提供)巴黎國際雷平發明展金牌證書。(劉宜忠提供)
劉宜忠與駐法代表郝培芝(右)合影。(劉宜忠提供)劉宜忠與駐法代表郝培芝(右)合影。(劉宜忠提供)
駐法代表郝培芝(前右2)至第124屆巴黎國際雷平發明展為臺灣奪金的作品頒獎。(劉宜忠提供)駐法代表郝培芝(前右2)至第124屆巴黎國際雷平發明展為臺灣奪金的作品頒獎。(劉宜忠提供)
延伸閱讀
吳嘉隆:川普戰略斷中共軍事能力
2025年07月22日 | 4天前
白營提案 邀卓揆報告台美關稅
2025年07月22日 | 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