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船說特展 聚焦海戰史與沉船文物

「烽火船說之海空對決」沉浸式劇場,重現1944年航空戰中,臺灣船艦遭空襲擊沉情境。(科工館提供)
「烽火船說之海空對決」沉浸式劇場,重現1944年航空戰中,臺灣船艦遭空襲擊沉情境。(科工館提供)

文/記者方金媛

「烽火船說-水下文化資產特展」聚焦「戰爭與沉船」,結合防空洞造景、AR探索解謎、多媒體沉浸劇場與實體文物,讓觀眾深入認識臺灣海戰史、重要列冊沉船遺址,並親睹經歷戰火洗禮的沉船文物,理解水下文化資產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

繼「藏水覓趣」、「潛行探索臺灣」2檔展覽,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推出「烽火船說」展,將展至11月30日止。這次為國內第三度以水下文化資產為焦點的展覽,規劃四大主題展區。

第一區「臺灣海洋戰爭史」:以7段互動影片介紹明清時期至二戰,橫跨300年的臺灣重大海戰,包括金門料羅灣、安平、澎湖、基隆、淡水、臺中與高雄等地戰役。觀眾踩踏地圖即可觸發互動影片,藉由古卷風格地圖與戰火特效,體驗當年的戰爭。

踩踏地圖即可觸發互動影片,藉由古卷風格地圖與戰火特效,體驗橫跨300年的臺灣重大海戰。踩踏地圖即可觸發互動影片,藉由古卷風格地圖與戰火特效,體驗橫跨300年的臺灣重大海戰。(科工館提供)

第二區「臺灣沉船故事」:主打「烽火船說之海空對決」沉浸式劇場,重現1944年臺灣二戰時期航空戰中,船艦遭空襲沉沒的歷史情境。

第三區「烽火記憶-戰爭沉船文物」:揭示8處已列冊的臺灣沉船遺址,並展出15件戰爭沉船出水遺物真品,部分文物更是首次公開展示。此外,特別設計船舶積木組裝體驗,讓觀眾認識古帆船與現代戰艦設計不同之處。

觀眾透過互動投影、沉浸式劇場及水下考古互動裝置,理解水下文化資產歷史與價值。觀眾透過互動投影、沉浸式劇場及水下考古互動裝置,理解水下文化資產歷史與價值。(科工館提供)
觀眾使用水下考古互動裝置。觀眾使用水下考古互動裝置。(科工館提供)

第四區「守護與永續」:以互動遊戲「潛水考古大挑戰」與「文物修復師」等裝置,推廣守護觀念。

這次展覽以紅黃戰火與藍黑海域作為視覺主調,象徵歷史戰役的殘酷與水下文明的靜謐。畫面上空戰機盤旋、海上艦影交織,殘骸沉入深海,光芒自海面直落而下,點出「戰火沉沒、文明重生」的深層意涵。◇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7月11日盛大推出「烽火船說-水下文化資產特展」。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7月11日盛大推出「烽火船說-水下文化資產特展」。(科工館提供)
延伸閱讀
戰火絕望盡頭 驀然開啟希望之門
2025年08月14日 | 1個月前
川普再施壓澤倫斯基選舉
2025年02月20日 | 6個月前
外媒:中共正在北京建戰時指揮中心
2025年02月02日 | 7個月前
俄烏戰爭何時了?川普:就職半年內
2025年01月09日 | 8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