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多喝水!安全喝水4原則

水是維持生命的基礎,所以一定要飲用安全、潔淨的水。然而,飲水健康不但取決於水源,還有裝水的容器、喝水方式也會影響水質,如果容器材質不良或使用不當,就會增加塑膠微粒進入體內的風險,進而對健康造成威脅。
為了確保民眾的飲水健康,在此說明瓶裝水的安全隱患,並提出安全飲水的原則。
瓶裝水2隱患
寶特瓶是一種常見的塑膠容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是製造寶特瓶的原料;具有韌性佳、質量輕、耐酸鹼、不透氣等特點,但耐熱性低,所以不適合裝高溫液體,以及放置在高溫環境之中。
市售的瓶裝水多用寶特瓶包裝,通常未開封、保存得當的瓶裝水,理論上是安全的,但下列2個因素會導致安全隱患:
1. 重複使用
寶特瓶是由許多微小塑膠顆粒聚合而成,當水裝入瓶子中,或是瓶子受到外力破壞(如刷洗)時,有一些未完全聚合的塑膠微粒就可能釋出到水中,所以寶特瓶不適合重複使用,而且開關寶特瓶蓋的動作,就會產生塑膠微粒。
一項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研究,檢測市售的瓶裝水,發現平均每公升的水中,含有高達約24萬顆塑膠微粒,另一項刊登在《水與健康期刊》上的研究顯示,每一次開關瓶蓋,瓶蓋和瓶口摩擦大約會產生500顆塑膠微粒掉入水中。
2. 溫度和飲品
寶特瓶在高溫下容易變形,增加塑膠顆粒釋出的機率,而瓶中的水在低溫結冰時,體積會膨脹,容易破壞瓶身結構而釋出微塑膠;因此不要在極高溫或極冷環境下使用寶特瓶,也不要使用寶特瓶裝熱茶、熱咖啡等飲品,一旦造成瓶身劣化,會增加塑膠微粒釋出的風險。
4個安全飲水原則
1. 使用安全容器
優先使用性質穩定、安全性高的玻璃或不鏽鋼材質的水瓶,如果需要使用塑膠水瓶,建議選擇具耐熱性的聚丙烯(PP)材質,比較適合裝溫熱的水。
2. 勿重複使用寶特瓶
寶特瓶在極端氣溫之下,容易變形或破損,切勿重複使用,會導致塑膠微粒釋出,進而汙染水質。
3. 勿過度清潔塑膠瓶
切勿刷洗或使用化學清潔劑清洗塑膠瓶,否則會破壞塑膠結構,增加微塑膠釋出的風險。
4. 過濾搭配煮沸
建議使用具有活性碳和逆滲透功能的濾水器,再搭配煮沸,這樣做能進一步保障飲水安全。
◎ 注意!沖泡茶包,也會釋出塑膠微粒
研究發現,茶包在熱水沖泡的過程中,會釋出塑膠微粒,除了尼龍和塑膠茶包之外,大多數紙質茶包也有使用塑膠纖維,同樣會有風險。
建議改用茶葉直接沖泡,或是控制茶包使用次數,避免長時間、多次浸泡同一茶包。
如果對茶包材質有疑慮,可以改用冷水泡茶,因為是低溫沖泡,釋出塑膠微粒的風險相對較低,是比較安全的替代方法。
身體能排出塑膠微粒嗎?
塑膠微粒進入體內之後,有可能穿透組織,滲入器官和血管,並且逐漸堆積。雖然身體有一定的代謝能力,可以排出少量微粒,但攝取量長期超過代謝能力,塑膠微粒就難以完全排出,進而增加發生血管阻塞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從頸動脈斑塊中檢測出塑膠微粒者,罹患心肌梗塞、中風或死亡的風險是未檢出塑膠微粒者的4.5倍。
雖然短期內飲用含大量塑膠微粒的水,不會立即導致疾病,但只要長期不注重飲水安全,體內逐漸累積塑膠微粒,就可能增加健康隱患;所以不要只是依賴自身代謝,還要主動減少飲用含有塑膠微粒的水,才能保護身體的健康。
家庭用水 正確處理方式
至於家庭用水的過濾設備,建議使用具有活性碳和逆滲透功能的濾水器。活性碳能吸附水中的化學物質和微粒,逆滲透能有效去除細菌、重金屬等有害物質。
家庭用水的處理方式應該先過濾,再煮沸最為理想;如果對水質有更高要求,也可以選擇蒸餾,但需要注意過度過濾,容易去除水中對人體有益的鈉、鉀等礦物質,因此要謹慎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