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堂學院:英國牛津大學「王冠寶石」
英國牛津大學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建於西元1546年,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群,融合聖公會主教座堂(Anglican cathedral)和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堪稱獨一無二。
牛津大學校友名單,如同一部英國文化界、知識界與政界的名人錄。而這些建築則是英國學院建築中最具影響力的典範之一,不僅帶給作家靈感、成為電影拍攝地,更是歐美和澳洲等地校園建築的範本。
基督教堂的部分建築,可追溯到12世紀的聖弗里德斯維德修道院(St. Frideswide’s Priory),它的禮拜堂後來成為教堂的核心。這座教堂最初以諾曼風格(Norman style)建造,這種羅馬式(Romanesque)建築類型後來發展為哥德式風格,其本身也屬中世紀風格,以尖拱聞名。唱詩班席、耳堂、中殿和主塔樓均以諾曼晚期風格建造。建築各處可見不同風格的漸變,包括拉丁小禮拜堂(Latin Chapel)裝飾性的哥德式風格。
自1525年,紅衣主教托馬斯.沃爾西(Thomas Wolsey)以修道院為中心,開始建造紅衣主教學院(Cardinal College)。工程項目包括大規模翻新、鄰近建築整合,以及新增建築。
1529年,教堂工程提前停工,後續由國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重啟並最終完工。1546年,他創辦基督教堂學院(Christ Church College),並將禮拜堂改建為新牛津教區的主教座堂。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主教沃爾西設計的學院大部分完工,採用略微古典化的哥德式風格。
隨後,教堂又進行了其他擴建和翻修。例如1681~1682年,由克里斯多福.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設計的鐘樓建成。18世紀初,教堂增建了純正的帕拉第奧式(Palladian-style)派克沃特方庭(Peckwater Quadrangle)。這種建築風格源自威尼斯建築師安德烈亞.帕拉第奧(Andrea Palladio)、以古希臘羅馬神廟的對稱性和透視感為基礎。
最後一次大規模翻修是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哥德復興式(Gothic Revival)建築風格盛行時期。其中包括托馬斯.迪恩爵士(Sir Thomas Deane)的草地樓(Meadow Building),以及約翰.比林(John Billing)和喬治.吉爾伯特.斯科特爵士(Sir George Gilbert Scott)翻修的主教座堂。
基督教堂學院是牛津必去景點,以下則是這塊「王冠寶石」上最閃亮的一些地方。
• 基督堂學院的主要入口「草地樓」:
這是19世紀為大學部學生建造的,許多細節受到威尼斯哥德式建築的啟發,包括中央塔樓的尖頂和窗戶上的石材窗飾。該建築由著名愛爾蘭建築師迪恩設計,其哥德式風格在維多利亞時期被基督堂學院校友、英國傑出藝術評論與歷史學家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大力推廣。
• 牛津大學最大的四方院:
大四方院(The Great Quadrangle)又稱「湯姆四方院」(Tom Quad)。1681年,巴洛克建築師雷恩設計了湯姆塔(Tom Tower)鐘樓裡的大鐘「大湯姆」(Great Tom),以與其他的哥德式建築相配。這座四方院在16世紀時原本規劃成迴廊,如今在建築外部仍可看見廊柱和拱門。湯姆四方院的池塘和噴泉在裝飾美感之外,最早也用作消防蓄水池。
• 基督教堂學院大廳:
Great Hall,又稱大食堂,是湯姆四方院內部最宏偉的部分,廳裡懸掛著許多校友的肖像。學院創始人亨利八世的肖像也布置在大廳盡頭的牆上。拱形天花板由漢弗萊.科克(Humphrey Coke)於16世紀建造,是文藝復興時期木工工藝的典範。彩色玻璃花窗讓充足的光線進入大廳,展現了基督堂學院活力充沛的文化遺產。
• 聖母小禮拜堂:
Lady Chapel建於13世紀,是基督堂最早增建的哥德式建築之一,很大程度上保留原貌至今。白色搭配淺灰色石材,優雅的雕刻結合相對樸素簡約的風格,以及光線充足的室內空間,都是早期哥德式建築的典型特徵。
• 派克沃特方庭的新圖書館:
有別於基督堂學院主導性的哥德式美學風格,派克沃特方庭的新圖書館(New Library)選擇了帕拉第奧式風格,有著雄偉的科林斯式石柱。這棟建築是18世紀初由英國神學家、建築師、作曲家兼古典學者亨利.奧爾德里奇(Henry Aldrich)設計的。
• 基督堂主教座堂:
Christ Church Cathedral前身是始建於1122年的聖弗里德斯維德修道院,見證了幾世紀的建築發展。19世紀時,哥德式復興主義建築師史考特(Scott)重新設計了教堂內部。約15世紀時在聖壇裡建造的石砌拱頂天花板,是座堂的瑰寶,可謂英格蘭最精美的典範。在長長的唱詩班檯兩側雕有宗教場景,頂部則飾以動物和天使雕塑。
點擊欣賞→ 基督堂主教座堂內景• 彩色玻璃花窗:
拉斐爾前派畫家愛德華.伯恩-瓊斯(Edward Burne-Jones)為基督堂主教座堂設計了五扇彩色玻璃花窗,圖中的一扇(中央)呈現了聖切契莉亞(St. Cecilia,譯注)。聖徒頭部微傾的姿態,與但丁.加布里埃爾.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的著名肖像畫《莉莉絲夫人》(Lady Lilith)極為相似。她的外貌和特殊髮型,令人聯想到拉斐爾前派眾多畫作中的女性,與座堂的哥德式建築風格相得益彰。
點擊欣賞→ 基督堂內呈現聖徒切奇莉亞的彩色玻璃花窗譯注:聖切契莉亞(St. Celilia):羅馬的處女殉道者,西方歷史上第一位肉身不腐的聖人。傳說她祈禱時能聽到天國的聖樂,後被尊為音樂和音樂家的保護神。
原文「Christ Church: Oxford’s Crown Jewel」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