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病卻不舒服? 醫:恐食物過敏作祟

透過慢性過敏原檢測找出讓身體發炎的「隱形敵人」。(123RF)
透過慢性過敏原檢測找出讓身體發炎的「隱形敵人」。(123RF)

文/記者陳雅婷

「花了上萬元健檢,胃鏡、腸鏡都沒異常,卻還是每天脹氣、頭暈、好累?」專家提醒,這些「查不出病因」的慢性不適,可能是你正在默默對日常食物「過敏」,而引發體內的長期發炎反應。

美兆健檢診所醫師林美秀本身就是食物過敏者。她說自己早年總是頭暈不適,一直以為是低血壓導致,鑽研預防醫學多年後,才發現原來是對「雞蛋」過敏,「每天吃的雞蛋讓我體內一直在打仗!」

每天吃的食物 竟是發炎關鍵!

林美秀分享,臨床最常碰到慢性食物致敏前三名包含「牛奶、雞蛋、小麥」這類極為常見、方便取得、且大眾常吃的食物。

慢性食物致敏是一種低度但持續性的免疫反應,與急性過敏(例如:吃蝦呼吸困難、吃堅果起蕁麻疹)不同,它不會立刻讓你休克,但會不知不覺累積發炎物質,引發各種難以歸類的症狀,讓你「明明沒病,卻一直不舒服。」

這些發炎反應會慢慢傷害血管,成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癌症的潛在因子。林美秀強調,「許多人看起來不胖、不菸不酒,但血管卻提早硬化,往往就是慢性發炎在作祟,而致敏食物可能就是其中一個關鍵。」

揪出生活中的過敏原

從「身體和食物的互動」角度切入,找出導致發炎潛在食物來源。林美秀指出,IgG4慢性過敏原檢測是從抽血檢查中檢視40項常見食物與環境因子的免疫反應強度。以「戰場情報」比喻過敏原報告,分為高風險、中度與輕度反應,對應到日常飲食策略:

■ 高度致敏食物:建議完全避免。

■ 中度反應:視症狀強度,盡可能減少攝取。

■ 輕度反應:無需完全禁食,但應避免在身體壓力大時食用。

聰明吃,慢性致敏不該成為飲食禁錮

過敏是內在壓力的一種,假日的外在壓力較少時,可以容納一些內在壓力。「我就曾建議牛奶過敏的個案週一到週五上班時不要碰牛奶,但週末輕鬆時想喝杯拿鐵就比較沒問題。」林美秀也笑說,自己因雞蛋過敏,平日是完全不碰,但假日偶爾還是會去吃個名店蛋炒飯。

此外,林美秀提出長期臨床觀察經驗,透過IgG4檢測找出慢性食物過敏原,並進行飲食調整後,改善最明顯的前三名分別為:

■ 疲倦、頭暈、頭痛:過去常被誤認為是睡不好、壓力大或低血壓。

■ 腸胃道問題:脹氣、便祕、腸絞痛、排氣異味,這些症狀多數人已習慣忍耐,但可能與長期吃入的致敏食物有關。

■ 皮膚狀況:溼疹、青春痘、皮膚搔癢、異位性皮膚炎等。

過敏日記:幫助身體記憶

除了檢測,林美秀推薦一個實用又容易執行的好方法「過敏日記」。當身體突發不適(如頭暈、疲倦、腸胃不順),可回顧過去24小時在「食衣住行」上的變化,並記錄下來。

醫師舉自身經驗,「有一次我在上班時莫名疲倦,後來發現那天開會時有接觸到百合花,才知道百合花香也會對我造成過敏,這就是透過日記找出來的。」這種生活中的觀察與記錄過程,也能幫助自己更理解身體的語言。

最後,林美秀強調,如長期都屬於「健檢無異常,但人就是怪怪的」,不一定是外在壓力或年紀問題,別盲目嘗試偏方或保健品。可透過慢性過敏原檢測找出讓身體發炎的「隱形敵人」。◇

延伸閱讀
塵蟎過敏 20歲新鮮人氣喘發作
2025年05月05日 | 2個月前
新抗菌機制 越抓不一定越癢?
2025年02月12日 | 5個月前
天氣多變,春季過敏大爆發
2025年03月31日 | 3個月前
睡覺也戴著戒指 小心引起過敏反應
2025年02月28日 | 4個月前
水都不能碰 英國女對約40種東西過敏
2025年02月13日 | 5個月前
年前大掃除 過敏性鼻炎大作戰!
2025年01月10日 | 6個月前
陸海藻面膜無海藻 成分捏造、菌超標
2024年08月25日 | 10個月前
天然染劑安全嗎?關鍵在染髮方式
2024年06月21日 | 1年前
病毒齊發 防敏茶護呼吸道
2023年12月12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