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藥基金明年拚百億規模 石崇良:拓增財源為關鍵

健保署長石崇良。圖為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健保署長石崇良。圖為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

癌症新藥基金今年啟動,首年編列50億元,明年力拚百億規模。專家表示,癌症新藥基金未來將面臨諸多挑戰,像是如何從暫時性支付變成健保常規給付,這牽涉到修法。健保署長石崇良27日回應,修法不困難,關鍵在於財源,若沒有新增財源,無法讓基金永續發展。

石崇良27日表示,降低癌症死亡率不能只靠癌症篩檢,還須配合精準醫療策略。健保署提出五項策略,其中包括癌症新藥基金,針對臨床療效證據明確但受總額預算限制而尚未收載的癌症新藥或適應症給予暫時性支付。

石崇良表示,2025年癌藥基金編列50億元公務預算,並在2月公告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作業,主要參考英國模式,基金支付後仍需回歸健保常規評估。總統賴清德4月明確表達支持「用多少補多少」的精神,顯示癌藥基金明年邁向百億元指日可待。

石崇良說,截至上半年癌藥基金已支援4個新藥,例如免疫療法等,這些藥物費用高昂,透過基金能即時支應。由於健保是前瞻式預算,過去將新藥納入給付後,常有低估或爆量問題,且臨床也需要時間調整用藥。癌藥基金採取暫時性給付,預估以2~3年為原則,再依其財務效益與影響評估是否納健保。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立娟表示,癌症新藥基金未來如何從暫時性支付變成健保常規給付,屆時必須修法。立法院已有18個修法版本,主要修訂《癌症防治法》第16條,寬列人力及經費,必須明確文字內容才能支持癌症新藥基金的運作。

石崇良回應,修訂法源不困難,關鍵在於財源。據政府《財政紀律法》規定,新增成立基金時,若沒有新增財源也無法讓基金永續發展。◇

健保署長石崇良(後右4)27日出席共創癌症新藥基金永續願景論壇。健保署長石崇良(後右4)27日出席共創癌症新藥基金永續願景論壇。(記者賴玟茹/攝影)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