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增心臟病風險 3類族群應留意

連日高溫可能導致身體不適,提高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示意圖。(記者宋碧龍/攝影)
連日高溫可能導致身體不適,提高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示意圖。(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

連日高溫導致身體不適,也提高罹患心臟病風險。醫師提醒,高溫易使身體脫水、電解質失衡,增加心臟病風險,心血管疾病患者應留意血壓變化,避免溫差大的環境。

氣象署發布高溫警訊,27日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花蓮縣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高溫的機率,應避免非必要的戶外活動、勞動及運動。

衛福部公布,6月1~26日已有573人次因為熱傷害而就醫,包括熱及光的影響如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缺水性中熱衰竭等,以及氣候過熱、人為因素過熱等導致意外事故。

炎熱高溫不僅使身體不適,更可能提高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郁安表示,高溫環境容易導致身體脫水、電解質失衡,增加心律不整及心肌梗塞等嚴重問題。心肌梗塞較常見於寒冷季節,但在高溫下,人體為了散熱,周邊血管會擴張,若血壓下降幅度過大,可能造成腦部和心臟的血液灌流不足,引起昏厥或短暫性腦缺血,加上夏季因大量出汗,更容易提升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風險及心肌梗塞的機率,尤其是午後及傍晚高溫累積的時段。

陳郁安提醒,高血壓、冠心症等慢性病患者、年長者及吸菸族群更應特別注意夏季高溫的影響。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隨時注意血壓變化,尤其夏季應避免突然從冷氣房走入高溫環境中,以免血壓劇烈波動。

陳郁安建議,民眾應盡可能避免在烈日下長時間活動,外出時務必做好防晒及補充水分,適時補充電解質以維持體液平衡。平常應健康飲食、適量補充蔬果,避免高鹽、高糖、高脂食物,並定期運動,可以有效降低夏季心臟病風險,享受健康且安全的夏日生活。◇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