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的沙山空襲 (2)

(續上週)二戰時期的沙山空襲(1)
臺灣中北部必經之地
沙山位處彰化縣西南角,濁水溪口北端,據耆老回憶,二戰空襲時,盟軍飛機若要空襲臺中、或是北部地區,即從濁水溪口飛越沙山上空北上;空襲後,回程亦經過本庄上空。當盟軍回程時,如果還有沒打完的彈藥,就會在沙山地區打完投盡,不會攜帶回去,所以本庄也較其他村莊更易遭受空襲。
據洪再鎮(1926年次)回憶:那時候也是日本要敗了,才會遭受空襲,日本如果強大,怎麼會遭受空襲呢?當時他還未達當兵的年齡,就在派出所當監視員。其實這監視員是屬於軍方的,他們用望遠鏡察看來襲的飛機,並且要算出架數及大小,譬如大型的轟炸機幾架?中型的轟炸機幾架?戰鬥機幾架?方向往哪裡去?然後將這些資料通報給軍方,軍方再判斷出來,大型的轟炸機要去臺北,中型的轟炸機可能要去臺中,戰鬥機是要保護這些轟炸機的。然後軍方會立即通知相關的地方準備防禦,這就是監視員的任務。
那時候飛機都從南邊濁水溪口出現,順著海岸飛上來,每天都是差不多的時間,差不多的路線,差不多的架數,因為當時美國戰力強大,料想日本無力抵抗,所以每天按時來空襲,空襲了一個鐘頭左右,掉頭就回去了。
他曾經參加臺中州的監視員考試,得到第一名,有兩年時間,都被視為優秀的監視員。因此當紅單(兵單)來時,所長就直接去向總部說:這個這麼優秀的監視員,怎麼可以讓他去當兵呢?那些消防怎麼辦?然後又去陳情,後來讓他可以晚調,而不是不用當兵,可是到了日本戰敗,他都沒有調去當兵。
他的妻子洪近女士(1926年次,已歿)也回憶:空襲時期他(洪再鎮)都在派出所顧防空臺,當勤務,做監視員的有12個,他最被器重,連兵單來了,他的上級都幫他延期。而且他的腦力最好,也最勇敢,當飛機來空襲的時候,人家都躲在防空壕裡,他就拿著放送機,沿路喊著「警報を空爆(Kūshū keihō),警報を空爆(Kūshū keihō)」,叫人家要趕快躲起來,他就在外面喊,很像決死隊那樣。當時他一個月有15塊的薪水,那時候的錢很大圓(幣值大),他就用這15塊來養活全家。
空襲時,除了監視員監視飛機數量,也有一些青年團要做救護演練,像陳月燕女士(1927年次,已歿)就是其中一員,她回憶:每當派出所的水螺響十聲,她們就要跑到派出所點名,然後接受操練。男生就將たんか(tannka;擔架)扛去街上巡邏,如果遇到沒有躲警報的,就將他扳倒,用たんか(tannka;擔架)將他扛來戲院裡做急救訓練。
初期空襲躲甘蔗園
據陳清殿(1925年次,已歿)回憶:他在沙山公學校讀書的時候還未空襲,真正來沙山丟炸彈的時間,約莫在他20歲左右,而他是在21歲5月娶妻(農曆),7月(農曆)就降伏了(日本投降),這樣算來,芳苑遭受空襲的時間大概才一年多。
剛開始空襲時,村民大都措手不及,只能就地找掩蔽,像林連續(1936年次)8、9歲時,有一天拿菜籃去後寮撿番薯,剛好遇到空襲,飛機掃射,他就躲在林投樹下,等掃射過後,才趕緊回家。
像洪不池(1920年次)當年在後寮路的磚仔窯工作,與她丈夫以擔磚維生,那時候她的大兒子才5歲,遇到空襲時,她她就一個小孩用攬的、一個夾在腋下、一個用拖的,衝進甘蔗園裡,將小孩壓在甘蔗溝裡,然後用甘蔗葉蓋著,她則趴在小孩的身旁。
那時位於沙山東邊有兩個飛行場,一個是擁有2條跑道的北斗飛行場,另一個是正在興建的二林飛行場(又名路上厝飛行場),盟軍的飛機從四川成都新津等機場起飛,如果要去攻擊這兩個飛行場,回程便會從二林方向路過沙山,此時還有剩下的彈藥,便都投在沙山地區。
許添福(1935年次,已歿)回憶:那時候他就讀沙山公學校2、3年級,若放學時,常往二林方向去牧牛,那裡的道路兩旁或田園都種植成排的木麻黃,很漂亮。當空襲時,他就躲在樹下,看著飛機從東邊沿著成排樹木飛往沙山的方向去掃射或轟炸,約莫飛到現在鄉公所的位置就開始丟炸彈,那炸彈還附著降落傘落下(傘降破片殺傷彈),有的會爆炸,有的不會爆炸。當時光明路的對面有一間油車,是肚比仔(綽號)的油車,它的北邊牆壁被掃射得爛糊糊的。空襲最多的時候,曾經有3、4架飛機從二林的方向飛來。
許洪來雪女士(1935年次)也是就讀沙山公學校2、3年級遇到空襲,她曾經躲在甘蔗園裡,將甘蔗葉鋪在地上,人躺在上面再蓋上棉被,然後又在棉被上鋪甘蔗葉,以這種方式躲空襲。(下週四待續)(本文曾獲得第24屆磺溪文學獎報導文學獎優選)◇
更多文章,請掃描臺灣大紀元電子報:
https://www.epochtimes.com.tw/author/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