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黑熊槍殺爭議 部落客:遊蕩犬餵養失序

花蓮縣卓溪鄉黑熊遭開槍致死事件,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簡稱林保署)23日解釋,未使用麻醉槍是因須有持麻醉藥品使用執照獸醫師在場指導才能用;台灣黑熊數量已較20年前增加,已無瀕臨絕種之虞。登山部落客雪羊指出,事發地長期有人亂撒飼料餵養遊蕩犬,破壞生態,引來黑熊,釀成狗、熊皆死的遺憾。
花蓮縣卓溪鄉卓溪村又稱「黑熊部落」,近日一頭佩戴研究頸圈的台灣黑熊徘徊,一連到雞舍吃了十幾隻家禽、掠食家犬,造成部落居民人心惶惶。21日晚間,因應黑熊侵擾而執行巡護與驅趕的巡守隊,隊員為了自衛而開槍,黑熊中槍後傷重不治;22日下午,部落舉行除穢儀式安定民心。
槍擊黑熊未用麻醉槍原因
林保署於社群媒體發文說明,對於有民眾疑惑,花蓮卓溪區黑熊遭槍擊致死為何不用麻醉槍,其實麻醉槍或吹箭的使用,涉及麻醉藥品使用相關規定,且當下情況緊急,所以必須使用獵槍。
林保署並說,山村社區位於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育的最前線,當居民遭受野生動物侵擾或危害時,若能獲得保護與支持,才會齊心推動保育。
估黑熊數量成倍增加
針對台灣黑熊數量,林保署首次做出具體預估,目前族群數量較20年前推估的數字,其增加數絕對在倍數以上,已不再處於瀕臨絕種狀態。近年全台黑熊監測資料顯示,族群分布、整體豐富度每年持續上升,活動範圍從原本的中高海拔擴及淺山地帶;近5年,海拔1,200公尺以下區域出現黑熊的頻度,也有明顯增加。
對於為何巡護人員帶著獵槍,林保署解說,因為該黑熊重達百餘公斤,近期已多次接近部落,並已習慣掠食犬隻,數次驅趕無效,為確保居民及巡守人員安全,所以要求執行巡護與驅趕任務者攜帶獵槍防身,也提醒遭遇緊急狀況,須以人員安全為優先。
民眾質疑推卸射熊責任
有民眾留言表示,這隻黑熊是研究個體,有佩戴項圈,最後卻被林保署射殺,直接把珍貴的研究資料給毀了,這個射殺有沒有法律的賠償責任?質疑林保署號稱的保育專業,並無落實在實際作為。
此外,針對林保署解釋的「黑熊已習慣獵食犬隻」,有民眾質疑「為何會有這麼多犬隻在外讓牠獵食?」能認同開槍是為了防身,但整篇找不到任何檢討及對策,只覺得林保署在推卸責任。
餵養犬隻問題亟待解決
雪羊也在貼文下方留言,他認為,林保署更應著重於強調,事發地點長期存在亂撒飼料餵養遊蕩犬的餵養者,因為其失序的餵養行為,已對原生生態造成巨大的影響,氣味強烈的飼料,最終引來黑熊,導致狗與熊雙輸的遺憾發生。
雪羊說,如果沒有大量食物氣味,黑熊沒有理由接近人類,在大陸型國家從事野外活動,最重要的就是「隱藏食物氣味避免招來熊」,這是北美從事野外活動的人,都知道的常識,然而台灣法律卻長期放任餵養者滿山遍野亂灑飼料,只為他們扭曲的、遊蕩犬至上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