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廠幫中國洗產地?國發基金徹查

川普關稅戰來勢洶洶,各國重新檢視自身經貿結構,特別是中國商品「洗產地」的模式將被迫調整。4月9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上,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表示,將針對投資公司進行調查,確認沒有協助中國洗產地等問題,並在一週內就會有結果。
川普的高級貿易顧問納瓦洛(Peter Navarro)日前投書《金融時報》,點名越南、柬埔寨和墨西哥,希望他們「停止協助中國,藉由轉口貿易,逃避美國的關稅」。
★相關閱讀:
美國貿易代表傑米森·格里爾(Jamieson Greer)8日於國會參議院的貿易聽證會上提到,任何未來的貿易協定都需要有嚴格的規則,以堵住中共借道第三國出口的洗產地問題。
黃國昌在質詢時提到,台灣已遭美國關切,政府是否有關注台灣廠商協助洗產地議題?他也提到,應針對國發基金投資的公司進行調查,要求杜絕此事。
經濟部長郭智輝說,不允許廠商來台灣洗產地,有掌握此事。
劉鏡清則表示會進行清查,國發基金將發文確認廠商有無幫中國洗產地的情事,並會在一週內完成清查。
關於洗產地一事,前桃園市議員、現任集客力數位行銷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浩宇在臉書發文提到,「台灣廠商一直在洗產地。他們把中國製造變成台灣製造、變成越南製造、變成柬埔寨製造,藉此騙美國。」現在美國對中國課104%關稅,「怎麼看對台灣(製造)來說都是好事。」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則說,目前台灣比較大的漏洞是,投資審查分散在不同部會,中資繞道入台幾乎毫無壓力。台灣特定管制技術或清單更新不透明、形式不固定,企業根本無所適從,且技術定義模糊,執法也困難,「我們也沒跟上美國的更新節奏,清單調整頻率過慢。」
沈伯洋建議,中資審查制度應一法整合,並補上繞道漏洞,且人員赴中管理也需要修法補強。還有,台灣特定技術或清單的管理,應從「原則准許」改為「原則禁止」,並且明確列出戰略對手名單。
中國商品洗產地的情況,同樣出現在墨西哥,但隨著美國實施一列關稅措施,以及墨西哥也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後,中國已決定暫停在墨西哥的大規模投資。
據墨西哥財經媒體《金融家》(El Financiero)報導,比亞迪原本計畫在墨西哥投資6億美元(新台幣198億元),興建一座大型電動車製造廠,但在美國總統川普1月上任後,比亞迪建廠計畫喊停。
報導分析表示,在地緣政治改變的影響下,中國現在把投資目標轉向秘魯,由於秘魯與美國簽有自由貿易協定,川普目前僅對秘魯徵收10%的對等關稅,秘魯也樂見中國前來投資。未來美國是否對秘魯有進一步作法,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