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湖變身 豐富生態螢火蟲現蹤

觀音湖青翠山林環繞,景色清幽,吸引了許多水鳥棲息,極具發展潛力。原觀音湖僅有一條既有湖岸步道,且長期缺乏完善硬體設施,透過本次計畫不只營造生態棲地、新建公廁、停車場等,更在既有步道沿線新植喬木,強化植栽綠蔭;在新建公廁範圍內,將原有數座影響視覺的電桿地下化,強化視覺通透性。
本次改善工程規劃水生植物濕地景觀區「水花園濕地」更是一大亮點,運用淺水高灘區域設置濕地空間種植水生植物,打造簡易生態觀察步道,並以生態工法保持濕地淺水環境,在臨水岸邊種植蘆葦、甜根子草等植栽。另湖畔2座水位標尺,則以觀音湖原生種紅蜻蜓及藍蜻蜓概念設計,呈現當地生態豐富意象。
觀光局指出,由於觀音湖現況保留良好的大面積高覆蓋草地以及豐富的螺貝類食物來源,相當受到臺灣窗螢青睞,每逢初夏便可見螢火蟲身影,經觀光局委託中山大學團隊2024年調查,臺灣窗螢數量有增加的趨勢,7~10月期間更是容易發現螢火蟲的蹤跡。另也特別特劃設一處生態棲地潛力區,減少人為管理修剪及民眾活動等干擾行為,營造友善的窗螢生態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