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抗憂鬱藥 可能忽略長期風險

抗憂鬱藥物戒斷症狀包括噁心、頭暈、眩暈等。(123RF)
抗憂鬱藥物戒斷症狀包括噁心、頭暈、眩暈等。(123RF)

文/George Citroner 編譯/柳嵊濤

最新研究證實,抗憂鬱藥能減輕廣泛性焦慮症(GAD)症狀。然而,這些被普遍使用的藥物,其長期效果與危害仍不明確,因此令人擔心。

GAD是一種對某些預期過度焦慮或擔心導致緊繃、慌張的精神疾病,全球有數百萬人受其影響。

抗憂鬱藥,特別是選擇性血清回收抑制劑(SSRI)與正腎上腺素與血清回收抑制劑(SNRI),常用於治療廣泛性焦慮症。

考科藍合作組織(Cochrane)一項涉及1.2萬名參與者的試驗,比較了抗憂鬱藥與安慰劑的有效性。多數試驗都是在如美國和歐洲等高收入國家進行,參與者樣本中約60%為女性,這與GAD已知臨床流行率一致。

研究結果,抗憂鬱藥在緩解中度~重度GAD患者的焦慮症狀方面,比安慰劑有效性高出41%

「研究表明,抗憂鬱藥在治療GAD非常有效,至少在試驗中看到的特定情況下是如此的。」韋仕敦大學(Western University,又稱西安大略大學)精神病學副教授朱塞佩‧瓜亞納(Dr. Giuseppe Guaiana)在一份聲明中作出上述表示。

他提到,相較於安慰劑,抗憂鬱藥在1~3個月內有效減輕GAD患者(無其他疾病)的焦慮症狀。通過標準化測驗確實焦慮量表有下降,被認為足以表明患者日常功能和生活品質有正向變化。

不過,藥物治療與其他非藥物治療方法結合使用,可能會更有效。

長期使用抗憂鬱藥的風險?

研究人員強調,同時患有GAD與其他精神疾病的人,這方面數據仍不足,但這在臨床研究中又很常見。

「許多人長年服用抗憂鬱藥,但他們沒有足夠的訊息來了解抗憂鬱藥的潛在長期益處或危害」,該研究報告第一作者卡塔麗娜‧科普卡利奇(Katarina Kopcalic)在聲明中指出,「這是未來試驗中需要進一步探討的領域。」

長期使用抗憂鬱藥的定義是,服用抗憂鬱藥物超過12個月。許多憂鬱症患者在症狀緩解後仍繼續服用抗憂鬱藥,有的長達數月甚至數年。這被稱為維持治療,旨在降低復發風險。

該綜述作者還指出,需要更多獨立的長期研究,以全面了解抗憂鬱藥的影響,特別是在同時患有多種疾病的人群中。

突然停用抗憂鬱藥風險

SSRI類抗憂鬱藥,通過增加大腦中的血清素來治療憂鬱症和焦慮症。血清素是神經傳導物質,負責傳遞大腦中有關調節情緒、睡眠的額葉及邊緣系統訊息。

突然停止服用SSRI藥物可能會引發戒斷症候群,紐約王后區的精神病院Zucker Hillside的精神科醫生約翰‧克里斯特曼(Dr. John Christman)告訴《大紀元時報》。

憂鬱症藥物戒斷症狀包括:噁心、頭暈、眩暈(有時被稱為「腦電擊」)或全身不適感。

「雖然這種情況令人不適,但並不危險,也不會造成任何致命影響。」克里斯特曼說道,「危險出現在你正在嚴重焦慮或憂鬱症狀前,卻準備停藥。」

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如果症狀復發,將會非常危險。「沒被治療的憂鬱和焦慮症狀,極可能導致自殺、做出糟糕決定、以及在人際關係和工作環境中的功能障礙等不良後果。」克里斯特曼說。

案例:停藥後企圖自殺

一項發布在《臨床精神病學雜誌》(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上的案例研究報告稱,一名有憂鬱和焦慮症病史的22歲女性(A女),在長期服用SSRI類抗憂鬱藥「艾司西酞普蘭/商品名立普能(Lexapro)」後,由於藥物用完且無法及時見醫生,導致她突然停止了藥物使用,最終企圖自殺。

在停止藥物使用7天後,她吞下了半瓶退熱止痛藥,被緊急送往急診室。

A女的研究報告提到,她在停藥4天後,出現了頭暈、肌肉疼痛以及類似電擊的感覺,同時伴有疲勞、食慾喪失和自殺念頭。在停藥前,她否認有自殺的想法。

1/3患者停藥出現戒斷症狀

A女案例報告展示了突然停用抗憂鬱藥物時,常見的併發症,稱為憂鬱症藥物停用症候群(ADS),較常出現在使用SSRI類抗憂鬱藥物者。

估計數字不盡相同,但《刺胳針精神病學》雜誌(The Lancet Psychiatry)最近的一項分析發現,大約1/3的人在停用抗憂鬱藥後會經歷一些停藥症狀,這些症狀可能包括肌肉痠痛、失眠、煩躁和腦部電擊感。此外,大約有15%的機率(大約每6~7人中有一個)會在停藥後經歷戒斷症狀。大約3%的患者在停藥後會經歷嚴重的戒斷症狀。

該案例研究指出,突然停用帕羅西汀(paroxetine,另一種SSRI抗憂鬱藥)的患者中,近35%出現戒斷症狀。

重新開始服藥後,這位女性的憂鬱症狀和抗憂鬱藥戒斷症狀在4天內得到緩解。

克里斯特曼強調,「在某個時候,可以考慮停用SSRI,這並沒有問題。」他說,「你不必一輩子都依賴這些藥物,你可以停用它們。」重點是,停藥前必須與醫生討論過。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Antidepressants Effective for Anxiety, Long-Term Effects Remain Uncertain 。◇

延伸閱讀
網紅宣傳藏疆好形象 助中共洗認知
2025年07月13日 | 4個月前
黃仁勳稱美准H20晶片銷往中國
2025年07月15日 | 4個月前
高雄鋰電池廠延燒 動員消防逾百車
2025年07月15日 | 4個月前
主權AI再邁步 數發部拚資料共享立法
2025年07月15日 | 4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