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查校園反猶 傳布朗大學經費被凍

美國教育部近日計畫凍結羅德島州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高達5.1億美元(約新台幣170億元)的聯邦研究資金,並針對該校處理反猶太主義事件及其「多元、公平與包容」(DEI)政策的執行情況展開審查。
根據保守派媒體網站「每日來電」(Daily Caller)報導,此舉是川普政府2月起針對全美60所高等教育學院發出警告後的具體行動之一。當時教育部表示,若校方未能遵守《民權法案》第六章,保障猶太學生在校園中的權益與安全,政府擬暫停其聯邦資助。
教育部部長麥馬洪(Linda McMahon)在致各大學的公開信中指出,猶太學生在美國大學中持續面臨反猶言論與行為,校園生活因此受到嚴重干擾,呼籲各校「必須有所作為」。她強調,獲得納稅人的資助是一項特權,前提是大學必須嚴格遵守聯邦的反歧視法律。
對於資金凍結的報導,布朗大學表示尚未收到來自政府的正式通知。
教授與真主黨高層熟識
在此次聯邦調查前,該校前助理教授、黎巴嫩籍腎臟移植專家阿拉維赫(Rasha Alawieh)承認曾參加黎巴嫩真主黨領袖納斯拉勒(Hassan Nasrallah)的葬禮,且手機中存有與該組織重要人物的照片與影片。
她已於今年3月被遞解出境返回黎巴嫩。美國自1997年起將真主黨列為外國恐怖組織,視其為對美國及盟友構成威脅的勢力。
雖然目前尚無證據顯示該事件直接與布朗大學的內部政策相關,但事件引發外界關注學校的師資背景與安全審查機制,也成為聯邦機構加強監督的背景之一。
若此次資金凍結成立,可能對布朗大學在醫學、生物科技、公共政策等領域的研究與發展計畫造成一定影響。布朗大學長期依賴聯邦資助推動多項學術計畫,資金調整或將影響該校在全美高等教育中的競爭力。
川普政府凍結多所名校資金
布朗大學並非唯一接受審查的頂尖學府。普林斯頓大學近日已有2.1億美元的聯邦研究經費被凍結;哈佛大學正接受涉及逾90億美元聯邦合約與補助的全面審查;哥倫比亞大學上月暫停獲得4億美元資金;而賓夕法尼亞大學亦在調查期間被暫停1.75億美元聯邦補助。
川普政府表示,這些審查與資金調整是為「確保納稅人的資金不會流向支持仇恨或歧視行為的機構」,並強調大學校園應維持宗教自由與多元觀點的空間。
此外,川普近期亦推動更大幅度的教育改革。今年3月,他簽署行政命令,啟動解散美國教育部的程序。該命令仍須國會通過方可生效,但此舉展現川普政府縮減聯邦政府規模、降低聯邦干預教育事務的政策取向。
加州四大學面臨歧視調查
加州的史丹佛(Stanford)大學等四所名校,正在面臨司法部對其招生政策的調查,以確定校方是否在招生中使用了DEI準則。
據司法部3月27日的新聞稿,部長邦迪(Pamela Bondi)指示民權司審查史丹佛大學及加州大學系統的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洛杉磯分校(UCLA)、爾灣分校(UCI),而這只是根除非法DEI政策,以確保法律平等的開始。
據美國最高法院在「『學生公平入學』(SFFA )組織訴哈佛大學案」中的裁決,禁止大學在錄取學生時使用DEI規則。
邦迪表示,「川普總統和我致力於結束非法的歧視,恢復全國的擇優錄取機會,美國的每個學生都應該僅根據他們的努力、智力和性格,而不是他們的膚色來評分。」
2023年6月29日,美國最高法院以6:2和6:3,裁決哈佛大學和北卡羅萊納大學(UNC)基於種族等因素的「平權」招生準則違憲。雖然大學堅持在招生中考慮種族因素,以促進校園的「多樣性和公平性」,最高法院的意見是,大學的招生政策違反了《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中的平等保護條款。
非營利組織「學生公平入學」旨在反對造成歧視的所謂「平權」行為。在最高法院判決前,一些大學長期歧視亞裔學生,在學習成績、活動和組織能力及特長等所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亞裔學生被哈佛錄取的機率只有25%,白人是36%,西班牙裔是77%,而非裔學生的錄取機率是95%。在錄取的學生中,對亞裔學生成績的要求比對其他族裔學生高很多。
最高法院判決後,史丹佛大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將立即開始採取措施遵守裁決。
加州大學又挨告
最高法院判決當天,加州大學系統(UC)發表聲明說:「我們對美國最高法院禁止在大學錄取中使用種族因素的決定感到失望。這是一種珍貴做法,在過去幾十年中,它幫助高等教育機構增加了多樣性並解決了歷史錯誤。」
在最高法院裁決兩年後,今年2月,加州「學生反對種族歧視」(Students Against Racial Discrimination)組織向地方法院提告,加州大學的招生存在種族歧視,即對亞裔和白人學生來說,加州大學更傾向於招收非裔和西班牙裔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