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研究:人類壽命延長 但沒有更健康

新的研究表明,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但健康狀況不佳的時間也更長。(123RF)
新的研究表明,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但健康狀況不佳的時間也更長。(123RF)

文/George Citroner 編譯/朱莉

新的研究表明,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但健康狀況不佳的時間也越來越多。現代醫學目標一直很簡單:延年益壽。但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了一個殘酷的諷刺──我們的壽命更長了,但這些額外的歲月卻在與令人衰弱的健康狀況作對抗。

對來自180多個國家的全球健康數據進行的綜合分析發現,平均而言,人們在延長的生命中,平均要花費9.6年(近乎整整10年)時光,來應對疾病和殘疾。

不健康餘生 女性比男性長

根據去年12月11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版》(JAMA Network Open)上的研究,女性受這種健康差距的影響尤為嚴重,她們的健康受損時間平均比男性多2.4年。

研究作者寫道:「在全球範圍內,健康餘命與平均餘命差距存在性別差異,部分原因是女性的預期壽命更長,非傳染性疾病負擔明顯更高。」

美國的健康平均餘命與平均餘命差距最為明顯,美國人的健康受損時間長達12.4年。這一巨大差距主要是由於非傳染性疾病(不直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患病率的上升所致,包括糖尿病和心臟病。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數據顯示,美國有14.3%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10.1%已確診,4.2%未確診。糖尿病發病率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40歲以下的成年人中有3.6%患有糖尿病,40~59歲成年人中有12.1%患有糖尿病,60歲及以上的人中有20.5%患有糖尿病。此外,每年有數10萬人死於心臟病。

這種不平衡突顯了改善健康管理和治療降低生活品質的慢性疾病的迫切需求。(Shutterstock)這種不平衡突顯了改善健康管理和治療降低生活品質的慢性疾病的迫切需求。(Shutterstock)

人均餘命增6歲,慢性病也增加

研究結果表明,在過去20年中,全球人均預期壽命增加了6歲多,而健康調整後預期壽命──一種衡量生活品質的指標,類似於健康壽命──僅增加了5.4歲。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不平衡突顯了改善健康管理和治療降低生活品質的慢性疾病的迫切需求。

此外,潛在的經濟影響包括由於慢性病持續時間延長而導致的醫療成本增加、勞動力參與率降低以及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系統的壓力。

在美國,心理健康問題和肌肉骨骼疾病(包括影響肌肉、骨骼和其他組織的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等疾病)是造成這一差距的重要原因。

讓人類更健康的延長餘命,是當今社會重要課題。(Darren Baker/Shutterstock)不僅要關注延長壽命,還要注重提高生命品質。(Darren Baker/Shutterstock)

研究人員強調,不僅要關注延長壽命,還要注重提高生命品質。他們強調,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有必要制定優先考慮健康和福祉的政策與舉措,最終目標是縮小健康餘命與總存活壽命之間的差距。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We Are Living Longer but Not Healthier: Global Study。◇

延伸閱讀
川普汽車關稅 政院:有因應方案
2025年03月27日 | 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