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難見! 臺灣水鹿族群 壯觀移動
水鹿在臺灣被列為保育類動物,近年因保育意識提升,該族群數量持續增加。網友「itsup.to.you」從干卓萬山下走到萬大南溪途中,幸運偶遇30餘隻水鹿成群移動,牠們在峭壁上跳躍,整齊排隊行走的身影,都被悉數拍下並分享到網路社群。
雖然不像非洲草原動物大遷徙壯觀,但能見到保育類動物水鹿成群在臺灣高山移動還是非常令人感動,這位網友「itsup.to.you」表示:過去經常結伴在臺灣山區尋找無人攀登的祕境,此次探索行經干卓萬下走到萬大南溪一帶時,因偶遇水鹿蹤跡,好奇下靠近後,就見到一群水鹿在坡度大於45度的峭壁上前進。
領頭大部分水鹿列隊依序爬高,也有零星水鹿在隊伍下方蹦跳行走、四處張望,甚至有水鹿明明已隨隊伍前進到一半又上下折返。網友說,與鹿群拉近距離不到百公尺時,才有鹿兒驚覺跑走,並感慨這壯觀場景「除非未來能掌握到牠們的行進模式、獸徑,否則可能這輩子難再見到第二次。」
玉山管理處副處長邦卡兒向《大紀元時報》表示,臺灣水鹿早期因棲地遭破壞與狩獵影響,族群數量稀少,能拍到影片或聽到聲音都很難得;近年來水鹿生存壓力較為減輕,群體繁衍漸多,比較不怕遊客,有時能近距離觀賞,但一次看到30隻以上的水鹿族群移動還是「非常少見」。
邦卡兒進一步說明,水鹿在高山中進行季節性移動,夏天雨水多時往上移動,冬季較乾旱則會下走。此次民眾拍到的畫面,可能是原棲息地糧食短缺、為了覓食而移動,或為了尋找溫泉或硫磺,因水鹿想泡溫泉除去身上寄生蟲。此外,遊客在夜晚山中樹林排尿,可能會吸引水鹿前來,並非水鹿想親近人,而是因為高山中難以取得鹽分,所以想透過人類尿液補充鹽分,是為了生存不得已的行為。
水鹿族群往低海拔移動
根據今年5月,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聞稿指出,國有林地自動相機野生動物長期監測,8年來攝得48萬餘張野生動物照片。其中,臺灣水鹿拍到樣點比例也在8年來從1.63%大幅上升至30.66%,且活動範圍從以往的中、高海拔已向下擴散到接近平地的低海拔地區。監測相機拍攝到的最低分布紀錄是海拔135公尺的高雄市杉林區。
自動相機監測也能獲知動物生理周期或行為,以水鹿為例,全天皆會活動,但以清晨4~6點為高峰;每年春季是公鹿長茸角的季節,之後茸皮退去便進入硬角期,也是水鹿繁殖季,幼鹿則多在天氣最炎熱的夏季出現。
臺灣水鹿小百科臺灣特有亞種,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 主食|草食動物,以樹木或灌木樹葉嫩芽為主。 特徵|眼下有眼下腺,生氣或興奮時會張開,故又有「四目鹿」之稱。每年公水鹿會汰換頭頂上的角。 習性|水鹿喜歡浸泡水中,晨昏與夜間是活動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