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受審 全球逾百議員譴責中港當局 籲放人
香港傳媒大亨黎智英週四(11月21日)在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國家安全審判中以英文作證,堅稱自己反對暴力,努力透過呼籲抗議來捍衛基本權利,但並沒有煽動對中國和香港當局的仇恨。全球過百議員譴責中、港當局,並呼籲:讓黎智英回家。
全球過百議員:讓黎智英回家
黎智英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一案的庭審於週三(20日)重啟。多達24個國家的118位議員就此聯署公開信,要求中港當局立即無條件放人。
英國保守黨下議院議員凱恩斯(Alicia Kearns)牽頭的這封聯署信,有來自英、加、澳、歐洲多國及歐洲議會的議員參與。
聯署信譴責針對英國公民黎智英的「持續任意拘留及不公平審訊」,指出他在香港最高設防的監獄被單獨囚禁已近四年,其健康正在惡化,並因其人權民主倡議及新聞工作而被當局以「莫須有」罪名審判。
「審判本身就充滿了不公義,由精心挑選的法官負責,以據報透過酷刑獲得的證據來對付他,而且審訊被長期拖延。」
聯署者要求中港當局立即無條件釋放黎智英,「在為時已晚前,讓他回到英國的家」,並引述聯合國任意拘留問題工作組上週五(15日)發表的相關意見。該意見認為,黎智英是因為合法行使言論、集會及結社自由而遭拘捕羈押,此舉違反聯合國《公民及政治權利公約》。
聯合國工作組認為,黎智英不應該受審,並對他長時間被單獨囚禁表示震驚,呼籲港府放人並進行全面獨立調查。
黎智英否認試圖煽動對政府的仇恨
黎智英現年76歲,是英國和香港公民,也是現已停刊的香港親民主報紙《蘋果日報》的創始人,被普遍視為自2020年6月中共實施《國家安全法》以來最受矚目的囚犯之一。
就在黎智英出庭作證的同一週,香港法院根據同一法律判處45名主要民主活動人士最高10年的監禁。
在法庭詢問中,黎智英被問及三篇文章,其中包括他在2019年撰寫的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提醒人們:如果《引渡法》獲得透過,香港可能會發生另一次「六四屠殺」,他指的是1989年6月4日中共軍隊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及其周邊地區殺害遊行示威者的事件。
黎智英告訴法庭,他擔心的是,如果允許引渡到中國大陸的擬議法律獲得透過,香港的法治將受到損害,因此,他呼籲人們出來抗議。
黎智英否認試圖煽動對中國政府的仇恨。
他對法庭說,「我只是說服他們出來示威,不,我沒有要求他們(仇恨),你們知道,這裡沒有仇恨,這裡沒有仇恨。」
此前,黎智英反駁了有關他勾結外國勢力(主要是美國)對香港和中國政府「實施制裁或封鎖,或從事其它敵對活動」的指控。
對於兩項與外國勢力勾結的指控和一項發布煽動性材料的指控,黎智英表示不認罪。根據中共的《國家安全法》,如果罪名成立,他可能面臨終身監禁。
自2020年12月起,他一直被單獨監禁。
支持和平抗議 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
週四,黎智英還被問及2020年《國家安全法》出台前他寫的一系列發布在社交媒體WhatsApp上的訊息。這些訊息涉及時任美國總統川普的一項行政命令,該命令旨在取消美國給予香港的特殊待遇,以回應香港當局為壓制香港自治而採取的行動。
黎智英承認透過WhatsApp向同事和朋友發送了該行政命令的副本。當時,川普總統還表示將對鎮壓行動背後的支持者實施制裁。
黎智英否認曾要求《蘋果日報》前副發行人陳沛敏編制一份應受制裁的香港官員的「黑名單」。當被問及他是否曾要求前民主黨主席李永達製作這樣的名單時,他告訴法庭,「這是胡說八道(原文ridiculous)。」
在作證的第一天,黎智英否認曾試圖利用他的國際關係來影響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政府對中國的政策和對香港的政策。他也告訴法庭,雖然他支持和平抗議,但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
他還表示,他之所以涉足報業,就是因為他信奉香港的核心價值觀,即法治以及對自由的渴望。「人們掌握的訊息越多,了解的情況越多,就越自由。」
美國政府譴責中共對黎智英的起訴,並呼籲釋放他。隨著川普將於明年1月重返白宮,黎智英的案件可能成為美中之間摩擦的焦點之一。
香港市民連日通宵排隊旁聽 以示支持
另據美國之音報導,黎智英案庭審當日香港市民連日通宵排隊等候旁聽,以示支持,其中,多名民主黨支持者連日冒雨及在寒冷天氣下,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外露宿,輪候法庭旁聽席,希望向壹傳媒(Next Digital Ltd.)創始人黎智英表達支持。
排頭位的陳小姐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很高興可以排頭位,她希望可以在正庭旁聽席見到黎智英表達支持。「好高興,因為我們終於可以排第一,他們(懷疑排隊黨)今日一直都是black bloc(以黑色面罩蒙面),你都見到他們那班人全部遮閉(容貌),現在我們(旁聽師)希望可以占據多些(正庭旁聽)位置,我們每個都是想讓黎先生看到而已。」
她表示,她從小就是壹傳媒的忠實讀者,她慨歎2021年6月壹傳媒被凍結營運資金,《蘋果日報》等旗下刊物被迫停刊,她認為,香港目前只有部分網媒及社交媒體可以提供可靠的資訊。
香港警方連日來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大樓附近加強保安,在法院大樓外排隊的位置架起鐵馬以及多個防止汽車衝擊的防撞欄,並且派出大批軍裝警員監察排隊人士的狀況。
(本文參考了路透社、自由亞洲電台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