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植物囊稃竹 回歸恆春 復育見效

囊稃竹植株生長一段時間適應良好。(林業試驗所提供)
囊稃竹植株生長一段時間適應良好。(林業試驗所提供)

文/記者徐翠玲

臺灣原生種囊稃竹,是植物紅皮書瀕危植物。第一次被發現是1958年在臺東知本,第二次是2007年屏東恆春半島。農業部林業試驗所聯合墾丁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將培育的囊稃竹帶回恆春原生地進行野外復育,初顯成效。

囊稃(ㄈㄨ)竹屬禾本科植物,外型與雜草相似,不易辨識。1958年禾本科分類專家許建昌,首次在臺東知本溫泉附近的森林中發現這個物種後,長期未再被記錄。直到2007年,生物研究者謝春萬在屏東恆春半島再次發現該物種的蹤跡。

林試所森林生態組助理研究員伍淑惠說,臺灣(臺東知本)是囊稃竹分布最北界。囊稃竹從臺灣往南分布,在南太平洋還蠻多的,臺灣曾經跟索羅門有邦交。臺灣的植物學團隊到過索羅門,看到很多囊稃竹。

伍淑惠表示,臺灣是島嶼,臺灣的囊稃竹跟其他地方的囊稃竹沒有基因交流的機會,時間越久,越會特化成臺灣獨有基因群,有機會變成特有種,「這個基因應該是非常可貴的。」

林業試驗所研究人員到原生地栽植囊稃竹。(林業試驗所提供)林業試驗所研究人員到原生地栽植囊稃竹。(林業試驗所提供)

「囊稃竹目前在採集上,只有臺東知本、屏東恆春兩個點採集到。」伍淑惠說,第一筆在知本的採集紀錄,並沒有記錄現場看到幾株,只有採集標本。另外一筆,是一個學生做論文時,在恆春西臺地發現了幾株,聽說大概是十來棵。然後,「直到我們去現場看的時候,只剩下3棵。」

臺東現場已經沒有囊稃竹。相隔快要50年,因為開發的緣故,知本那處已經變成森林遊樂區。

2010年,竹類分類學家呂錦明與林試所研究團隊前往恆春實地考察,成功帶回一株囊稃竹。伍淑惠表示,從恆春帶回來的囊稃竹後代,繁殖很多小苗,目前苗圃有幾百株。

她說,2023年在恆春(西臺地)種一批、50株囊稃竹。恆春西臺地是溪谷,有一條溪流經過,西臺地的森林是一個干擾很大的森林,附近有人砍伐,偶爾會有人進出,初期種進去的小苗,後來因不明原因不見了,陸陸續續又補植。

墾丁國家公園辦公區域周遭栽植幾十棵囊稃竹。(林業試驗所提供)墾丁國家公園辦公區域周遭栽植幾十棵囊稃竹。(林業試驗所提供)

她也提到,「我們同時也在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種了幾十棵」,因為每天有人看著、澆水,常常巡視,照顧得還不錯,長得很好。不過,墾管處也沒有那麼多地方種幾百棵!

「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2019年啟動。伍淑惠指出,囊稃竹是關注的對象。之前有專家學者,針對臺灣所有的原生植物做評估,把囊稃竹放在方舟育種計畫內。◇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