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血統的橋梁 中橫三座鋼橋見證時光

花蓮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決議,慈雲橋登錄為歷史建築,並將予以永久保存。(康明義提供)
花蓮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決議,慈雲橋登錄為歷史建築,並將予以永久保存。(康明義提供)

【記者廖儷芬/花蓮報導】

中橫公路的三座鋼桁橋梁──慈雲橋、慈航橋與關興橋,不僅是交通建設的一部分,更是隱藏著豐富的歷史故事。這些橋梁不僅在台灣的歷史中扮演重要角色,還與世界著名的法國艾菲爾鐵塔共享相同的「血統」。

在這些橋梁的鋼材上,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刻有法國艾菲爾公司的銘誌,這代表了它們使用的鋼材,來源於當年艾菲爾公司所設計的鋼材。這些鋼材最初是為越南興建鐵路所設計的,但由於越法戰爭爆發,這批鋼材經過美援計劃,最終輾轉送至台灣,成為中橫公路跨越溪谷的重要材料。當時的建設者們使用這批鋼材,將它們變成了今日我們看到的鋼桁橋梁,這不僅見證了台灣基礎設施的發展,也讓這些橋梁成為了歷史與建築技術的保存價值。

中橫三座橋梁,與世界著名的法國艾菲爾鐵塔共享相同的「血統」。中橫三座橋梁,與世界著名的法國艾菲爾鐵塔共享相同的「血統」。(康明義提供)

鋼橋的歷史 從越南到台灣

當年艾菲爾委託西德製造鋼樑,原本要送往越南用於建造單線鐵路,然而,由於越法戰爭的突發變局,這些鋼材沒有發揮其原本的作用,反而輾轉來到台灣,成為中橫公路跨越山谷的鋼桁架橋梁材料。這段歷史中的鋼材流轉,不僅反映了全球地緣政治的變動,也見證了台灣當時所接受的國際援助,以及如何利用外來資源建設起自己的基礎設施。

由於越法戰爭爆發,這批鋼材經過美援計劃,最終輾轉送至台灣。由於越法戰爭爆發,這批鋼材經過美援計劃,最終輾轉送至台灣。(康明義提供)

三座鋼橋 歷史與技術的結合

慈雲橋位於中橫公路洛韶段,海拔高達1200公尺,長50.4公尺,寬5.2公尺,橋身結構使用了舊式的鉚釘結合工法,這是當年流行的建築技術。當年美援時期所提供的大量華倫式鋼桁架(Warren truss),正是用來建造這座橋梁的主要材料之一。慈雲橋的橋身上還能看到法文警告標語,這些細節無不訴說著它與法國鐵路建設的淵源。

與慈雲橋相似,慈航橋和關興橋也都使用了相同的鋼材來源。這些橋梁由於其特別的歷史背景和技術結構,經過花蓮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的討論,慈雲橋已被登錄為歷史建築,並將予以永久保存。

慈雲橋位於中橫公路洛韶段,海拔高達1200公尺,長50.4公尺,寬5.2公尺。慈雲橋位於中橫公路洛韶段,海拔高達1200公尺,長50.4公尺,寬5.2公尺。(勤勞樸實提供)

鐵牌橋銘誌 見證法國與台灣的交織

這些橋梁的建材來自法國,這一點至今仍能從鋼材上的鐵橋銘誌上見到證據。這些鐵牌不僅象徵著橋梁的起源,也為後人提供了對歷史的見證。如今,這些古老的橋梁依然穩固地屹立在台灣的中橫公路上,它們不僅是交通設施,更是歷史與文化的象徵。

見證了台灣當時所接受的國際援助。見證了台灣當時所接受的國際援助。(康明義提供)

橋梁與文化遺產的保存價值

這些鋼桁橋梁並非僅僅是舊時代的遺跡,它們具有重要的文化與建築史價值。橋梁的設計與施工順序,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特殊性──這些橋梁的材料早於設計到達台灣,因此當時的工程師們必須逆向操作,先有材料後再設計橋梁,這樣的工法挑戰了傳統的建築邏輯,也為台灣留下了珍貴的建築史實。

橋身結構使用了舊式的鉚釘結合工法,這是當年流行的建築技術。橋身結構使用了舊式的鉚釘結合工法,並且先有材料再設計橋梁。(康明義提供)

而台中的清泉橋位於台7甲線65公里處,橫跨南湖溪與合歡溪的匯流點。這座橋建於1954年,其鋼材來自法國,也是由艾菲爾公司設計並委託西德製造。最初,這批鋼材原本是為法國殖民地越南鋪設鐵路所使用,然而由於法越戰爭的爆發,鋼材輾轉運至台灣,最終成為中橫公路上的重要橋梁材料。

清泉橋的名字是為紀念在徐蚌會戰中陣亡的邱清泉上將,因此最初稱為「南湖橋」,後來改為「清泉橋」。該橋以其獨特的結構和歷史背景,被視為中橫公路重要的文化遺產,並於2022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清泉橋建於1954年,其鋼材來自法國。清泉橋建於1954年,其鋼材來自法國。(勤勞樸實提供)

當過去的橋樑連結未來

中橫公路的鋼桁橋梁不僅是台灣早期的工程建設成就,更是一段國際政治與歷史交織的見證。這些橋梁跨越了山谷,也跨越了時代的變遷,成為了今日我們連結過去與未來的象徵。當我們行駛在這些橋梁上時,我們不僅是通過一段路程,也是在穿越歷史,感受台灣在全球脈絡中的地位與歷史的流轉。

穿越歷史,感受台灣在全球脈絡中的地位與歷史的流轉。穿越歷史,感受台灣在全球脈絡中的地位與歷史的流轉。(康明義提供)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