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發展AI 藍憂電力不足

國民黨立委葛如鈞質疑,台灣要做為AI世界的中心,卻沒有足夠的電力研發AI的技術或計算。(國民黨提供)
國民黨立委葛如鈞質疑,台灣要做為AI世界的中心,卻沒有足夠的電力研發AI的技術或計算。(國民黨提供)

【記者戴德蔓/台北報導】

國民黨11日召開「用愛發電如何擁抱AI ?」記者會,質疑台灣要做為AI世界的中心,卻沒有足夠的電力可以研發AI的技術或計算,呼籲政府應該修正錯誤能源政策。

國民黨立委葛如鈞說,台灣要做為AI世界的中心,卻沒有足夠的電力研發AI的技術或計算。AI需要龐大的圖形處理器(GPU)計算力,和中央處理器(CPU)不同,兩者的差異,可以比喻CPU是單點擊發,GPU像散彈,需要耗的「火藥」,也就是電力,有指數級的差異。

葛如鈞說,訓練新的AI的模型,一天的電費可能是5萬美金,一個月電力消耗600萬度,更遑論使用的冷卻水,2019年Google的三個計算中心,共使用23億加侖的水做AI訓練。

葛如鈞表示,AI產業要成長,各國所需用電平均年增3%,依台灣現狀,今年與明年如果核電廠停役,將面臨用電風險。以世界各國為例,新加坡備載容量率維持在30%,英國與美國維持在15%,日本希望能夠保持備載率8至10%,甚至更多,但台灣卻持續下降,造成供電不穩定的疑慮。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表示,政府保證不缺電並多次重申「非核家園」立場,但再生能源從2016至 2023年只增加5%,政府的實際目標是2030年要再生能源的佔比為30%。以台積電選擇在中南部蓋廠為例,北部的缺電問題最嚴重。


梁啟源說,根據政府預測, 2023年到2028年電力的需求成長率年平均2.4%,而這只是考慮電動車與及半導體產業,並沒有考慮 AI產業發展,未來缺電的壓力極大。世界31個核電國家,只有德國跟台灣採「非核」政策。歐盟認為核電是綠能投資的項目,2023年美、日等20個國家簽署協議,要求全球核電產能提高3倍。

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說,近期許多AI科技龍頭共聚台灣,引起的AI科技旋風,卻也有非常多的供電隱憂跟擔心,呼籲賴政府儘速修正錯誤能源政策,希望民進黨政府不要用意識形態阻擾務實的能源政策,更不要阻擾台灣的經濟科技產業的發展。

延伸閱讀
谷歌前執行長 贊助高能物理研究
2024年06月05日 | 21天前
微軟與谷歌雲端部門裁員
2024年06月04日 | 22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