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海豐溼地生態池重啟 淨化水質功能再提升
屏東海豐溼地有「屏東市後花園」之稱,在萬年溼地群中,年代最久遠、面積最大且污水處理量最多,於2009年開闢完工,長年因生態池邊坡受魚類侵襲崩塌,影響安全,屏東縣政府採生態工法改善,斥資近3000萬元進行邊坡整建,在22日「世界地球日」重啟對外開放。
屏東縣長周春米表示,海豐溼地生態池改善工程,除爭取環保署經費補助,縣府自籌配合款900多萬元,從設計到施工歷經1年多,如期完工,預期將大幅提升水質淨化功能,同時為避免干擾二級保育類水雉繁殖期,特別要求掌握工程進度,將工期縮短為3個月。
周春米指出,溼地是地球上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除助於水資源調節和防止自然災害,並提供獨特的生態環境,海豐溼地已經孕育許多2級保育類的鳥類,包括彩鷸、黑鳶及水雉等鳥類,尤其水雉繁殖數量逐年遞增趨勢,已由原來的4隻至去年(2023)數量高達62隻,顯示萬年溼地群已成為水雉在台灣的重要棲地之一。
周春米說,今天是「世界地球日」,選於今天開放顯得格外有意義,她呼籲民眾共同守護溼地環境,不僅是維持生態永續,也是守護稀有鳥類的家。
屏東縣環保局表示,海豐溼地保育工法,選用多孔隙、高透水性之石籠作為基礎,由箱型石籠、土石籠護坡與抗沖蝕網袋組成的護坡,既顧及生態棲息生長,又可減少土壤沖蝕與流失。
環保局表示,生態池改善期間,針對強勢外來種琵琶魚,依循天敵等生物防治方式治理,組成完整而歧異度高的生態區,因此萬年溼地群今年(2024)2月獲內政部評定為重要溼地。如此豐富生態構築的水岸廊道,營造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和諧共存氛圍,提供景觀休憩及戶外教學,為城市美學最佳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