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出都更牛步 專家籲屋主改變心態
花蓮大地震後,老屋安全問題受重視,也讓都更、危老重建成為焦點。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胡偉良則說,近年來都更及危老每年平均雖有700案,平均每年創造1萬1,435戶新屋可供居住,但與當前屋齡50年以上住宅高達101.4萬戶相比,比例仍太低,而要成功推動都更,屋主改變心態是重要一環。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訊,2022年第二季台灣房屋稅籍住宅類數量為902萬宅,全國住宅屋齡中位數為30.6年,住宅屋齡以超過20至40年者最多,占42.6%。屋齡50年以上住宅數量達101.4萬戶,相當於每9戶就有一戶屋齡超過50年,若老屋後續仍未重建,推估10年後屋齡50年以上住宅將達300萬戶以上。
2002年後興建的房子較安全
胡偉良表示,由於台灣早期對地震的了解不足,造成921大地震前興建的房子普遍耐震能力不足;直到2003年左右,耐震規範始趨完善,相當於屋齡20年以內、2002年以後興建的房子才比較安全,但比率只有23%左右。
他表示,雖然改建的建築是台灣房地產市場中,即將崛起和發展的利基,象徵台灣房地產市場正進行巨大變革,但二手屋比新屋便宜很多,平均可便宜20%以上,30年以上屋齡甚至便宜40%以上。
他說,由於房價越來越高,許多年輕人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老屋;加上人口大量遷移到大都會,大都會區的房屋因而老化明顯、安全隱患大,而且老屋數量多、重建難度高、轉售率低。
重建費用高 成危老都更阻力
胡偉良表示,加上重建費用非常高,包括拆除舊房及建造新房的費用,使多數公寓業主負擔不起改建費用,所以即便老屋非常老朽,也很難讓所有公寓業主同意拆除重建。
「若真的有心把老房子完成改建,屋主就必須調整心態」,胡偉良表示,屋主不能想著不必花錢,就能舊屋換新屋,而且換回的室內坪數還不減少,另外再加一個車位,這種不切實際的貪念,只會讓改建變成一場春夢。
他提醒,要改建的房子數量那麼多,真正能改建成功的只是少數中的少數,改建絕不是「廠商有求於我」,而是雙方協力始克其成,是一件雙方協力、互惠的工作,正確的心態才是改建成功的基礎。
對於都更、危老議題,國民黨立院黨團8日也舉行記者會。立委洪孟楷指出,全國30年以上屋齡房子超過半數;其中,新北12萬5千多戶、台北14萬5千多戶、高雄也有13萬5千多戶。
洪孟楷認為,中央政府跟地方政府須齊心動起來,針對高齡房屋進行耐震診斷、補強,未來進行老屋重建、都更的房子,由政府主導進行耐震診斷。
時程獎勵降到1% 難促危老重建
立委王鴻薇指出,現在不論是危老或都更,都適用「時程獎勵」,越早做的容積獎勵越高,藉此提高民眾參與意願。但《危老重建條例》時程獎勵到今年5月後,由原來的10%降到1%,沒有誘因如何加速危老重建?
立委許宇甄表示,政府應針對一定屋齡以上的老屋,全面強制健檢,嚴重危屋應強制拆除都更。在一定規模、供公眾使用及都市避難道路兩側建築物,須盡速完成耐震診斷,並上網公告。也應推動專法,盡速解決老舊建物不耐震的問題。
立委黃仁表示,若由民眾自費請相關建築師公會鑑定建築耐震度,每案基本費用2萬元起跳,若要進一步精密診斷,價格都在數十萬元起跳,因此建議政府給予補助。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則表示,這幾年在政府和立法院合作下,對於都更、危老提出很多修法、立法,都是希望解決都更問題,當然在災害後會有更大誘因希望強化。不論是政府協助民間強化都更或做相關安全檢測,都可以討論,這本來就是政府保護人民居住安全責無旁貸的責任。
全台42建築列紅單高風險
地震過後往往會喚起民眾對房屋安全的重視,國土管理署8日表示,4月3日花蓮大地震發生至今,統計至7日晚上9時止,花蓮、台北、桃園、新北及基隆五地電洽請求勘災總數達848件,紅單有42件(花蓮32件,台北2件,桃園4件及新北4件),黃單有70件(花蓮35件,台北13件、桃園14件、新北7件及基隆1件),無須張貼危險標誌693件,目前仍持續勘查中。
「黃單」是指建築物非主要結構(室內隔間或天花板等)損壞或鄰近建物傾斜達一定程度以上,致生危險者;「紅單」是指建築物主要結構(柱、梁、外牆、基礎淘空)損壞,或建物傾斜達一定程度以上,致生危險者。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觀察這些黃單建築,有些屬於部分樓層,有些則是整棟的透天,即使想改建也可能遇到整合困難,民眾如果有機會參與公辦都更或危老改建,建議還是盡量合作促成,有時候一次機會沒把握住,可能又是一個漫長的等待時間。
地震救災捐款逾1億4千萬元
而有關地震捐款的部分,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8日公布最新募款金額,截至4月7日23時59分募得逾新台幣1億4千萬元,總捐贈筆數為9萬5,442筆,款項將協助受災地區及災民災害援助、緊急醫療、收容安置,及復原重建四大項目,專款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