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中國面臨類似前蘇聯的時刻?

中共越來越深入的國家控制和經濟停滯讓人想起1980年代末的前蘇聯。圖為重慶市的建築工地,示意圖。(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中共越來越深入的國家控制和經濟停滯讓人想起1980年代末的前蘇聯。圖為重慶市的建築工地,示意圖。(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James R. Gorrie

在經歷了幾十年兩位數字的經濟成長率之後,中國可能逐漸接近長期的結構性經濟衰退。總體來說,可能導致衰退期的因素已經存在。它們多數源自於中共過去幾年過度把政治置於經濟成長之上的政策。

中國看起來像前蘇聯?

儘管共產中國在科技上比前蘇聯更先進,但其日益增加的國家控制和經濟停滯讓人想起1980年代末的前蘇聯。
回想一下,在執政七十多年後,國家控制的影響及隨之而來的腐敗,導致了蘇聯長期的經濟停滯。效率低下、無利可圖、成本高昂的國有企業和經濟體,導致前蘇聯的經濟出現不可逆轉的經濟衰退,蘇共也因此退位。

中共將面臨類似的時刻嗎?

現實情況是,中國經濟確實有可能面臨類似的長期減速。長期成長面臨若干重大的障礙,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去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僅為0.8%,低於2023年前三個月的2.2%。近期的預測也不容樂觀,因為國內需求繼續停滯不前。消費者儲蓄率居高不下,這是對未來擔憂的明顯跡象。

更為嚴重的是,(官方)青年失業率超過20%。然而,鑑於中共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它對經濟成長的承諾之上,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實際失業率更高,阻礙未來經濟成長的障礙也會更高。

結構性挑戰更嚴峻

無論如何,幾種結構性挑戰是造成這種長期負面前景的原因。例如,中共正在擴大國有企業,以確保能控制著陷入困境的經濟。但是增加更多的國有企業意味著沒收成功的私有企業,把它們變成成本高、效率低的國有企業。因此,中共的國有企業政策不會帶來經濟成長,事實上,這將導致經濟進一步減速。

中國「債務驅動型」成長模式的風險不斷上升,與失敗的「國進民退」政策有關。鑑於其失敗政策、民眾的不滿和動盪,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不能冒險放鬆對中國人民的控制。

恒大餘波未平

占中國經濟約30%的房地產業的崩潰,是以無節制的借貸刺激成長風險的典型範例。

恒大地產在截至2023年中的兩年間損失了810億美元,欠下投資者數百億美元的債務。而當時恒大的總資產只有2,560億美元左右,這意味著中國房地產業最耀眼的明星企業實際上可能會破產。(譯註:本文英文版發表之際恒大還沒宣布破產,但在今年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最終裁定對其清算,宣告其走入終結。)

或許更糟糕的是,恒大和其他房地產公司倒閉的餘波繼續拖垮經濟。作為下一年房地產市場先行指標的新開工量,在去年9、10、11月別減少了44%、36%、50%。相應的,2023年6月,房地產銷售較前一年同期下降28.1%,房地產投資較前一年同期下降20.6%。

基礎設施投資下降

基礎設施投資方面的活動也在下降,因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面臨著地價下跌和土地銷售額下降所帶來的收入減少。

由於地價和土地銷售量下跌,地方政府面臨財政壓力。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是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機制,它目前正處於信貸緊縮之中,有可能違約。穆迪分析公司的經濟學家克魯斯(Harry Murphy Cruise)表示,「中國的復甦形勢每況愈下」,「在2023年開始的幾個月裡,中共嘗到點甜頭後,疫情的後遺症正困擾著中國的復甦」。可見,政府支出不太可能成為解決困境的「靈丹妙藥」。

銀行業現在面臨的風險

如果此類違約無法避免,中國銀行業也將面臨風險。事實上,一些銀行已經出現大幅貶值。目前的策略是展延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現有貸款,延後利率上調,給其復原的時間。考慮到其他負面因素,如何做到這一點還有待觀察。

外國需求不會很快恢復

中共官方媒體無法輕易解決或粉飾的另一個挑戰是,外國對中國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正在下降。北京對莫斯科入侵烏克蘭的支持進一步削弱了歐洲對中國商品的興趣和需求。

戰爭和其他貿易敵對行為只會使中國本已糟糕的商業夥伴聲譽進一步惡化。長期以來,中共以竊取智慧財產權、用賄賂手段進入市場,或者以其他方式削弱昔日西方商業夥伴而聞名。此外,由於世界經濟衰退仍然存在,國外的需求更有可能下​​降﹑而不是上升。

因此,中國超過30%的製造業產能仍處於閒置狀態,這有助於解釋為何年輕一代失業率會這麼高,且可能被低估。

中共的療法:扼殺經濟

顯然,習近平和中共計畫透過更多的刺激措施來加強對經濟的控制,強制經濟活動,並僱用工人。

中共的經濟成長計畫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有能力拉動內需,以實現所需的成長數字。但是,向經濟注入現金的收益是遞減的。從成長的角度看,投入人民幣獲得足夠收益的可能性已不像過去那麼高。政府支出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有效,而且會對已經處於無法持續成長的經濟增加更多的債務。

新的國內需求從何而來?

作為拉動工業和消費需求的關鍵部門,房地產投資在2023年6月較前一年同期下降7.9%。中共將如何增加那些因房地產投資崩潰和新冠疫情封鎖而備受煎熬、有父母需要照顧、決定只生一個孩子的大量消費者的信心呢?

中國還沒有達到公開化/改革的地步,但不管中共做什麼,這一刻遲早會到來。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不要指望中共會交出權力。更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是將注意力轉移到外部事件上,比如在台灣問題上採取行動。

──作者格利(James R. Gorrie)著有《中國危機》(The China Crisis)。他在部落格TheBananaRepublican.com發表文章。原文「Is China Reaching Its Glasnost/Perestroika Moment?」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延伸閱讀
中共駐法大使言論惹議
2023年04月23日 | 1年前
【未解之謎】揭祕「第三隻眼」
2022年08月09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