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善惡有報」的真實故事(一)
五福
古人認為人有五福:一長壽,二富貴,三康寧,四好德,五善終,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好德」,因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結果和表現。
五福中居然沒包括婚姻,更沒有愛情,現代人很在意的外表什麼的就更沒有了。可以看出古人的價值觀,身心健康、豐衣足食、品德好、長壽善終,就是有福了,不貪求更多。
現代社會,大把人有錢卻不快樂,貪慾不滿足,無福享受康寧。一些名人很大歲數還心心念念「感情生活」,忽而陷入新戀情而幸福得無以復加,忽而又失戀、抑鬱。這樣的人其實已經遠離幸福了,有人觀察到,早戀、同性戀、婚外戀、吸毒等的人群患抑鬱症的比率較高,這也許是上天懲罰人的一種方式吧。
古人把婚姻看作是有因緣因果的,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推崇「愛情」。現代人,不知有安排好的命運,把幸福自定義為感覺好、找到對的人。多次戀愛、婚前同居、婚外戀、離婚再婚,找對象像挑商品,有理論甚至說,多次戀愛有助於提升擇偶情商。
傳統理念認為,幸福的倚仗是自己積下的德,行善才是求福的根本,為了私慾而不擇手段的做會適得其反。下面,我們還是來看一些真實的故事吧。
好萊塢女星的故事
好萊塢女星F的驚世容顏被人形容為「上帝的藝術品」,評委在奧斯卡頒獎禮上給她的頒獎詞是「她有如此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演技;她有如此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美貌」。
她結婚生女後,與已婚男星A陷入熱戀,雙雙離婚再婚,F也迎來事業巔峰,拿到奧斯卡小金人。若時光停在此刻,這就是一個「主動改變命運、嫁給愛情」的「成功」故事。
但故事還沒結束,F後來患精神分裂,曾給她寫了無數情書的A拋棄她,和一個年輕女星成家,這也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F在悽慘悲涼中離世。有人指責A絕情,其實A的做法倒也符合他的為人,他曾為私慾(得到F)拋妻棄子,那些對病妻不離不棄的人,是要付出實實在在辛苦的,多半不是A這類人吧。
假如F沒有因貪求更大幸福而改寫命運的「新劇本」,而是安分守己的隨「老劇本」,就是和律師丈夫過安寧平靜的一生,此生少造業,對來生還好啊。因為不知道婚外戀的業力,除現世報應外,是不是死後還要繼續還?
但丁在《神曲》中記述了自己幻遊地獄、煉獄,以及天堂的經歷。在地獄第二層,那些「讓情慾壓倒理性的犯邪淫罪者」受著「飆刑」,痛哭哀嚎,永遠不得安息。
說來,F的福分中,少了最關鍵的——「好德」,才硬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爛。現代觀念下的典型表現是,追名逐利不擇手段,根本不替別人著想。有評論說她「生於美貌,死於性格」。
地獄裡的女王們
但丁在《神曲》裡提到,毀於色慾的「亡靈」中包括「許多語言不同的民族的女王們,比如亞述女王莎米拉姆、迦太基女王狄多、埃及豔后克麗奧佩特拉,還有斯巴達王后海倫,以及愛上海倫並把她擄走從而引發了十年特洛伊戰爭的帕里斯,此外還有愛上了自己叔母綺瑟的特里斯丹。」
裡面特別提到一對為「愛」而死的名人,貴族小姐弗蘭齊斯嘉,被父親政治聯姻嫁給跛腳、醜陋、粗野殘暴的貴族丈夫。丈夫的弟弟保羅是個美少年,叔嫂相愛,被丈夫把他們殺死,死後,他們因邪淫罪被打入地獄第二層(貪色層)受懲罰。
按現代人的觀念,估計很多人會感覺弗蘭齊斯嘉情有可原,但神的標準卻不同,婚姻再不如意,也不是開展婚外「愛情」的理由。婚姻不合意是過去造業欠的債,不認債、不想還,與命抗爭而繼續造業,弄不好可能下地獄去還。
但丁還和弗蘭齊斯嘉的靈魂對話,探究他們「隱於心而未出口」的愛是怎樣被彼此知道的。弗蘭齊斯嘉說她與保羅的姦情始於一次讀書,他們在花園共讀一本書《湖上的朗斯洛》,朗斯洛是亞瑟王的第一圓桌騎士,他無可救藥地愛上了王后奎尼韋爾,在一次花園幽會中,他「為愛俘虜」,與王后親吻。讀到此處,弗蘭齊斯嘉和保羅感同身受,也擁吻到一起,從此犯下大罪。
學習武松
這對「叔嫂戀」故事,令人聯想到一對中國的叔嫂,不禁感慨傳統文化對人的保護,潘金蓮就勾搭不上武松,「外國潘金蓮」就勾搭上了「外國武松」。
中國傳統社會根植於民心的禮儀很嚴——「叔嫂不通問」,以前叔嫂哪能那樣的坐在一起讀書(更何況是那種內容的書)。潘金蓮對武松說了「不對勁的話」,武松就離開家搬到外面了,那對「外國叔嫂」居然還一起看書裡那些「不對勁的文字」。
楊絳先生的良言
有研究發現,戀愛與吸毒後大腦變化相似。有人說易動情的人相當於把別人當藥磕,沒感覺了再換一個,總在追求精神刺激。婚外戀的人慶幸找到「真愛」,其實是篩選到道德底線低的利己者。
楊絳老人曾說:「婚外情,就是兩個有病的人,以為遇到了良藥,其實是遇到了麻醉劑,等藥效一過,比以往更疼,說不定還會遇到要你命的鶴頂紅。」(下週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