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前敏感時機 陸稱臺灣搞「貿易壁壘」
中共商務部15日發布調查結果,聲稱臺灣對中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專家認為,中方希望在臺灣大選前,將《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議題炒熱,給臺灣產業施壓,企圖影響臺灣輿情及大選結果;若臺灣選擇靠攏中方,恐失去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機會。
中共商務部今年4月12日公告,將針對臺灣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2千多項產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原先預計在10月12日結束,但中方10月9日稱案件狀況複雜,將調查期限延長3個月到2024年1月12日,剛好是臺灣總統大選前一天。如今中共商務部12月15日提前公告,認定臺灣對中國的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
經貿辦:中共違反WTO規則
對此,我國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發聲明強調,中共片面對臺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並宣布調查結果,已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相關機制與規範,也完全不符合事實,臺灣絕不接受。
經貿辦指出,中方應立即停止政治操作,且兩岸同屬WTO會員,相關貿易問題均可依WTO機制與相關規範處理;若中方有誠意,雙方隨時可依循WTO機制啟動協商。
由於中共多次無預警暫停進口臺灣農漁產品,經濟部說,政府早已與業者溝通,並進一步推演、盤點可能的影響情況,已啟動相應措施,以確保業者權益。
為協助受影響產業,經濟部表示,目前已規劃國內產業分散市場、提升產品差異化能力等兩大面向措施,包括協助業者透過海外參展、運用數位科技、擴大貿易金融資源等多元做法,爭取商機;以及推動產業高值化、低碳化及智慧化,促進業者升級轉型。
工商協進會:應拓展市場分散風險
對於中共的舉措,工商協進會表示,此次調查結果令人遺憾,建議政府審慎應對,兼顧「公平貿易」與「維護我國產業權益」原則,持續與對岸善意溝通,早日進行雙邊磋商或採取其他適當措施,化解雙方歧見。
工商協進會建議,政府針對相關產業受到的衝擊,尤其是農漁牧等弱勢產品,應研擬配套措施,並加強拓展出口市場,分散過度集中的風險,以健全我國貿易體質及韌性。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顏慧欣對《大紀元時報》表示,中共商務部這次罕見的將ECFA一併納入認定,稱臺灣違反WTO和ECFA精神,主要是希望在大選前把議題炒熱、給臺灣產業施壓,企圖影響臺灣輿情及大選結果。
她分析,中方可能會對ECFA產品進行「挑選式」制裁,這種殺雞儆猴方式偏向政治操作,不會完全考量自身經濟實力。北京已習慣「將經濟依賴關係武器化」,當這種行為越來越明顯時,臺灣應該正視,並加速對中國產品去風險化。
若靠攏中方 恐成各國去風險對象
針對總統候選人的兩岸與財經政見,顏慧欣認為,臺灣要避免與國際潮流逆向,如果總統候選人不調整兩岸財經政見,想重新擁抱中方或進行經濟綑綁,臺灣想加入CPTPP恐首當其衝。
顏慧欣說,在CPTPP成員國中,加拿大、日本還有最新加入的英國,都是七大工業國(G7)成員,而G7今年5月才決議要對中國去風險化;明年加拿大是CPTPP輪值主席國,若願意協助臺灣的申請案,也是基於臺灣是有共同理念的國家,畢竟臺灣是站在抗中前沿。
她說,若總統候選人選擇中共陣營,除了會丟失加入CPTPP的機會,也可能衝擊與美國正在談判的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英國和臺灣啟動諒解備忘錄(MOU)雙邊協商,以及歐盟和臺灣在多項領域的合作。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尋求對中去風險化,因此臺灣的選擇相當重要。
「靠攏中國(共)會影響臺灣在國際上的形象」,顏慧欣表示,臺灣半導體受到國際矚目,台積電到美國、日本等國設廠,除了尋求供應鏈安全性,對國際來說,臺灣也是值得信任的盟友,很多技術是西方國家跟臺灣共享。
顏慧欣說,甚至電子代工、傳統產業如紡織或螺絲、螺帽等,都是臺灣的隱形冠軍,歐美願意把代工機會留給臺灣,是認為臺灣不會把企業機密洩漏給他人;中共時常竊取國外技術、惡名昭彰,臺灣若跟中方走在一起,會不會進一步成為各國去風險的對象,值得深思。
臺灣與國際去風險趨勢相符
顏慧欣指出,臺灣每兩年一次的選舉,都會受到中共經濟制裁手段脅迫,為了避免這樣的惡性循環,臺灣產業和政府應積極尋找第三地市場。
她認為,部分臺商可能還無法從中國脫身,但臺灣對中國新增投資占比低於20%,正持續下降中,可看出臺灣與國際去風險化的趨勢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