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推校校有雙語 議員憂雙峰化加劇

【記者袁世鋼/高雄報導】

中央推動2030雙語國家,要求高中以下學校運用英語進行多領域學習。高雄市議員白喬茵指出,中小學目前面臨師資不足且不均、學生學習落差、難以兼顧學科知識等困境,擔憂學生英語能力雙峰化加劇,建議採能力分組教學,並呼籲市府不應將投入資源多寡作為成效指標。

高市府教育局為落實「校校有雙語」,2024年編列預算4億57萬元,雙語教學人力達812名,是2020年的15.6倍;而112學年度更辦理1,169個雙語社團,達全市總社團數量的20%。但白喬茵質疑,孩子的英語程度「普遍」提升了嗎?雙語教育的目標到底為何?是提升學生整體英文考試成績,還是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或聽說能力?

高市府教育局長謝文斌坦言,在推動雙語教育過程中的確面臨一些問題,但他認為學生學習時最重要的是「敢使用雙語」、「敢說」,慢慢的自然就會提升英語能力,所以推動雙語政策的目的,就是要營造一個沉浸式學習環境,老師在課堂上也會自然的使用雙語,久而久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點餐、購物時都可以應用,而非強迫老師在學科上用英語教學。

白喬茵擔憂,如此是否也有可能會造成學生英語能力「雙峰化」,英語好的學生程度越來越好,不敢說英語的學生反而畏懼雙語環境變得更差,建議應該採能力編組,因材施教。教育局檢視雙語教育成效的指標,不應該是投入多少經費、辦理多少社團,而是學生的英語程度能否真的有效提升,教育局應該有系統性評量方式。

陳文斌表示,英語程度雙峰化是存在已久的現象,如果強行推動的話確實有加劇的可能,班級當中本來就會有學習落差,老師們一定會有所拿捏。為了避免這種結果,一定要採用漸進式教學,讓學生熟習雙語環境,這部分有教學指引會提醒老師們注意;而在制度上,確實可擴大推動分組教學方式。

此外,白喬茵也指出,目前中小學推動雙語教育的困境,包括「雙語師資缺乏及城鄉不均」、「學生學習城鄉差距與學習落差」,尤其「雙語教師兼顧學科知識的困難」,是很多學校心裡的痛,用英文教數學、自然科學,會不會到最後通通都學不好;另外還有雙語師資與課程審查機制未完備的問題,雙語教材都是由校內師資自行設計,缺乏系統化及延續性。◇
延伸閱讀
愛情詐騙 居士也險中招
2023年10月17日 | 1年前
台里長:今年赴中交流邀請爆多
2023年09月25日 | 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