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G20 習外交風格轉彎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週一(9月4日)宣布,總理李強將率團出席二十國集團(G20)峰會,這證實了習近平將缺席峰會的傳聞。毛寧拒絕解釋該決定的原因,也拒絕回答有關習近平的問題。
疫情爆發前習近平平均每年出國14次,如今他大幅減少了國際旅行,今年只有兩次離開中國。外界紛紛解讀習近平行事方式重大轉變的原因。
彭博社報導,習近平拒絕去印度參加G20峰會,可能的原因包括:中共與印度的外交爭端;他想支持新擴大的金磚國家論壇;他想留在家裡應對經濟問題等。報導說,無論出於何種原因,他的缺席標誌著習近平外交風格的重大轉變。美國總統拜登週日(9月3日)對習近平可能不參加G20峰會表示感到失望。
自2012年上臺以來,習近平從未缺席過G20峰會。去年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會議上,習近平強調跟其他國家對話的重要性,他告訴拜登,要「與其他國家和睦相處」。
然而現在習近平採取了不同的做法,迴避了今年棘手的G20會議,因為他可能會面對中國經濟崩潰、北京對臺灣的軍事野心,及對俄烏戰態度等問題。
習近平此舉也讓投資人更加擔心中共的不可預測性。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近日表示,美國企業對她抱怨,中共捉摸不定的政策波動讓企業「無法投資」。
中印心結 金磚集團內部脆弱
彭博社分析,習近平最近前往南非參加金磚國家峰會,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也參加了峰會。 但現在習近平不去G20,等於不給莫迪面子,這突顯出金磚集團內部的脆弱性。
習近平在世界舞臺上的下一個重大活動,將是今年10月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論壇,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已確認他將出席該論壇。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Alfred Wu)表示,習近平現在處於一種帝王心態,希望外國政要來拜訪他。 自中共解除中共肺炎(COVID-19)控制以來,德國、法國、美國、英國的領導人或高層官員都訪問了北京。
吳補充:「習在金磚國家峰會上受到了特殊待遇,但他不太可能在G20峰會得到同樣的禮遇。」
中共在國際樹敵太多
此外,中共與G20的幾個成員國,如美國、印度、日本、加拿大等之間的摩擦日益惡化。
印度與美、日、澳組成「四方安全會談」(Quad)的安全組織,與西方走得更近。中印之間的爭議邊界上週才因為中共自然資源部發布新版官方地圖,將爭議地區劃入中國版圖引發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的抗議。美國形容那是「虛假的海上主張」。
如果參加G20峰會,習近平也不得不面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中共近來渲染日本排放福島核處理水的問題,對日本水產品實施禁令,且煽動民間反日情緒,中日關係又跌至低點。
中加關係也沒有好到哪裡去,今年5月加拿大外交部長宣布一名中共領事官為「不受歡迎的人」。中共在8月開放中國團客至138個國家旅遊,但加拿大不在其內,這被認為是中共故意刁難,報復加拿大。
前美國國防部官員、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高級研究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表示,中共傾向於參加自己能主導的會議。他分析:「中國(共)尋求主導金磚國家或上海合作組織等規模較小、欠發達的國家,北京可以在這些國家中主導議程。」
定於一尊的國家恐相當脆弱
《紐約時報》分析,習近平對權力的嚴格控制,意味著其他G20國家的領導人不確定李強是否有權在峰會上做出實質決定。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莊嘉穎(Ian
Chong)分析:「每次『缺席』都會有這樣的猜測,這表明不僅是中共的政治不透明造成了不確定性,而且還表明,鑑於習近平的集權,一切似乎都依賴習近平。如果外交與內政領導力過多依賴於某一個人,那麼無論這個人有多麼強大,都會造成相當脆弱的局面。」
G20峰會召開之際,中國大陸的經濟正陷入多年來最困難的時期,不斷升級的房地產危機、繁重的地方壞帳,成為習近平統治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紐約時報》分析,習近平的缺席可能表明他需要在北京處理緊迫的經濟問題。
中共政策缺乏透明度
習近平不出席G20峰會的決定也突顯了中共體制缺乏透明度。 今年7月,習精心挑選的外交部長秦剛被撤職,北京沒有提出任何合理的解釋。上個月,習近平也臨時缺席金磚國家工商論壇的演講。
美國智庫「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中國政治研究員牛犇(Neil Thomas)表示,習的領導風格越來越像毛澤東,即他更積極就宏觀事務「指明方向」,但避免參與日常政治。
牛犇分析:「習近平在這條道路上走得越遠,政策制定就越會脫離日益嚴峻的挑戰。」
習近平下一次在海外的重要亮相,預計是11月於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峰會。 但由於白宮禁止受制裁的香港特首李家超參加,這讓外界懷疑習近平是否會出席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