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夫轉生一品官員 兩世三見呂洞賓
明末一位屠夫在宰殺母牛前動了善念,毅然放棄屠刀一心向道,發願修去暴怒的心,「減去心頭火,要見呂洞賓」,輪迴轉生中,他下一世做了一品官員,如願在兩世三度見到呂洞賓,究竟他有沒有隨仙而去呢?
小牛犢藏屠刀 屠夫生善心走向修煉
明末,雲南昆明的南關外有個趙屠夫,有一天他要宰殺母牛,卻遍尋不著屠刀,他看見,小牛犢仰臥在母牛旁,發出嗚嗚哀鳴。趙某揚起鞭子把小牛犢趕到一邊去,赫然發現小牛犢竟用身子將屠刀遮藏了起來!
見到此景,趙某心生善念,於是棄屠刀,攜著小牛和母牛到昆明西山(碧雞山,臥佛山)去隱居。他生起了修行的念頭,日日念誦「減去心頭火,要見呂洞賓」這句話勉勵自己,一遍又一遍提醒自己不要輕易動怒,要時時修心。
呂洞賓化作道人 一試屠夫
有一天,一位道人經過趙某隱居的山洞。趙某欣喜的邀請道人到洞裡坐坐。他拿出心愛的古瓷器款待道人喝茶,豈知道人接過茶盞時竟然失手,古瓷墜地碎了一地,趙某的心揪了一下,陡的動了嗔怒的念頭。
就在此刻,道人忽然消失的無影無蹤,一看那碎了一地的古瓷茶盞卻依然完好如初擺在那兒,茶盞旁多了一張紙片,寫道:「洞賓方才到,心頭火又生。」原來道人就是呂洞賓!
趙某又愧又悔,懊悔自己沒有忍住怒氣,「減去心頭火」的修持功夫卻是不堪一擊!不久他就離世了。
轉生舊地重遊 呂洞賓再點化
西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轉眼幾十年過去了。
明朝都御史陳用賓(西元1550至1617年)鎮撫雲南,偶而遊覽昆明西山,感到很熟悉,走呀走,來到一山洞外,石壁上記著嘉靖二十九年(西元1550年)某月某日,讓陳用賓一震,這是自己的生日呀。原來三十多年前隱居此山洞中的趙屠夫,也在這一天離世。此刻他沉睡的記憶被喚醒,悟到屠夫就是自己的前世。
他到雲南之前,有一道人來訪。當時,他以茶款待道人,道人端起茶盞就問:「減去心頭火了嗎?」陳用賓完全不解,臨別時,道人與他相約鸚鵡山一會,但他壓根不知道「鸚鵡山」在哪裡。
這件大惑不解的往事,在他來到前生隱居的山洞時終於豁然開悟,原來自己前世「要見呂洞賓」的願一直還在,只是被凡塵遮蓋了。而仙人對他一直不棄不捨,還找到轉世後的他、點醒他啊!
鎮撫雲南後,他問得在昆明果然有座鸚鵡山,滇人叫「相度山」。他去了鸚鵡山,看到一個癩道人已經站在山石之間似乎在等他。
道人拿著二個瓶子,瓶口對瓶口,兩口相對,笑問:「別來無恙?此時,你要向哪頭跳出?」這時,陳用賓的隨從大聲喝道「不得對大人無禮!」這一喝,癩道人就失去蹤影了。
陳用賓悟到:二瓶對口即「呂」字,山石即「岩」字,呂立在岩上即「呂岩」,這是呂洞賓的本名呀!方才出現他眼前的,就是呂仙人呀!
建迎仙橋、造環翠宮紀念
於是他在此處造了一座「迎仙橋」,並在山的半腰塑造一座呂洞賓的肖像,又造了環翠宮。那是他鎮撫雲南第三年的事。陳用賓在《環翠宮記》中,有詳盡的記載:
余撫滇之三年,命官於鳴鳳山建環翠宮,其中為閣,祀呂師,殿有二……既成瞻禮,羹牆如見(比喻對呂洞賓仙人的仰慕和懷念)。
環翠宮有一副楹聯,一說出於陳用賓之手,也有一說是後人所作,講了陳用賓迷入凡塵夢,誤了仙緣:
春夢慣迷人,九寰仙骨,誤著了一品朝衣,任雞鳴紫陌,馬踏紅塵,軍門向哪頭跳出? 空山曾約伴,六詔杯茶,猶記得七閩片語,看劍影橫天,笛聲吹海,先生從何處飛來?
(*六詔位於雲南境內)
陳用賓晚年歷史記載
兩世與呂洞賓有緣的他最終究竟「往哪頭跳出?」是迎仙呢?或是留身侯門呢?
歷史記載,陳用賓在萬曆二十一年(西元1593年)擔任都御史巡撫雲南,一做16年。萬曆三十六年(西元1608年)他平定雲南武定土官阿克叛變,卻遭政敵誣陷,下獄論死,遭遇九年牢獄之災,最終離世。
陳用賓最終沒有隨仙而去,選擇走入人間的迷路、險路、難路!但他留下《悟真篇注疏》(家藏)、《伊川三大難事說》等著作來看,他人在紅塵,心在道中,給人間留下了迎仙橋,譜下一曲修煉故事。◇
參考資料: 清代梁章鉅 《楹聯叢話全篇‧楹聯叢話故事》《明史》《明實錄神宗實錄》《晉江縣志道光本》《滇志‧藝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