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驚傳恐破產 金管會緊急回應

圖為瑞士新貸集團總部。(Roland zh/維基百科)
圖為瑞士新貸集團總部。(Roland zh/維基百科)

【記者張原彰/臺北報導】

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恐面臨破產,據外媒報導,瑞士信貸的信用違約交換(CDS)利差創2009年來新高,資金缺口恐達40億美元(約新臺幣1,270億元),消息爆發後,集團高層緊急在週末致電客戶安撫情緒。金管會在3日表示,投信基金投資瑞信曝險僅新臺幣6.08億元,影響有限,後續再了解相關曝險。

知名財經記者David Taylor在1日於推特發文,稱有可靠的消息指出,一間國際大型投資銀行瀕臨危機,在各方猜測之際,焦點逐漸鎖定在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

投資人擔憂瑞信財務狀況

在30日(上週五),瑞士信貸的信用違約交換利差突然竄高,飆至2009年以來新高,單週升幅更高達15%,達2009年來新高。據德國分析公司KBW估計,該銀行的資金缺口達到40億美元。

據《金融時報》報導,CDS利差升高,代表投資人擔心瑞信的財務情況,瑞信集團高層在整個週末不停打電話,試圖安撫客戶與合作夥伴的情緒。

綜合外媒報導,瑞信執行長柯納(Ulrich Körner)在30日向全公司發出備忘錄,試圖闢謠,以安撫員工對資金狀況和流動性的疑慮。

備忘錄內稱,公司處在關鍵時刻,但他們擁有近1千億美元的資本緩衝,並預計在今年剩餘時間裡,其最高品質的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CET1)將繼續保持在13%至14%。瑞信預計在10月27日公布最新戰略,概述投資銀行業務計畫。

儘管如此,仍難緩解外界對瑞信的擔憂,不少人把此事件與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時的情況比較,擔憂恐引發新一輪金融危機。

瑞信:流動性問題並非事實

關於外媒的報導,瑞信向臺灣媒體回應,媒體臆測瑞信集團出現流動性問題並非事實,集團擁有強大資本,且財務穩健、流動性充足,與業內同行相比都處於優勢地位。

不過,關於瑞信近期的營運動向,在上月22日經路透社獨家消息披露,瑞信打算大規模重整投資銀行,希望進行新一輪注資、正在向投資人探口風,同時考慮裁汰約5千人,相當於裁員10%左右,還考慮撤出美國市場。不過,瑞信當時已否認會撤出美國市場的說法。

瑞信股價已從14.9瑞郎重摔至3.92瑞郎,創上市以來的低點,集團市值跌至約100億瑞郎(約新臺幣3,223億元)。

金管會:瑞信在臺僅一家券商

關於瑞信在臺灣的營運情況,金管會證期局長張振山表示,目前瑞信在臺灣僅設一家券商,基本上規模不大,僅有經紀業務、無承銷;後續會再清查瑞信在臺營運相關情形。

證期局進一步說明,瑞信目前在臺灣設有臺北證券分公司,僅經營證券經紀業務及兼營期貨經紀業務,客戶均為法人,且以國內外機構投資人為主。

他們說,截至8月底,投信基金投資瑞信有價證券共5檔,金額約6.08億元,占該等基金規模僅0.87%,占整體投信基金規模4.80兆元之0.01%,影響尚屬有限。

證期局指出,經詢問瑞信臺北證券分公司,瑞信臺北證券分公司表示,目前營運如常、未受影響,金管會將持續關注瑞信臺北證券分公司財務業務發展情形。

學者:目前看不出哪裡出問題

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過去低利率時代,金融機構偏好布局高收益債,這種對利率敏感度很高的商品,在近期利率急升的狀態下,很多資產的價值會出現大幅減損,「瑞信此時爆出來,可能市場對他們在某方面的投資抱有重大疑慮。」

章定煊說,過去很多高收益債布局在中國房地產企業,金融情勢緊縮下,不只價格下跌,違約率還變得非常高,如果中國房企無法履約,被倒帳,可能對機構造成巨大損害。不過,這次瑞信布局在哪裡,市場消息並不明確,「還看不出來是因投資什麼賠光了」。

至於瑞信若不慎破產是否造成金融危機,章定煊說,過去雷曼兄弟是美國第四大投行,很多銀行投資它,雷曼的倒閉影響相當廣,瑞士信貸雖是瑞士第二大銀行,會不會造成金融危機,要看大家手上持有的部位規模,單看臺灣基金對瑞信的曝險為6億多元,影響不大。

「這種時候,確實有金融機構可能倒掉。」章定煊說,投資人須睜大眼睛,很多銀行的高風險投資項目可能從財報上看不出來,務必要謹慎做資產布局。◇

延伸閱讀
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 瑞信估年減8%
2020年09月07日 | 4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