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認清中共 後悔在大陸經商 「潤」回故鄉
【大紀元2022年09月30日訊】4月的一天,60歲的廖金章收掉了他在中國南方城市東莞經營了二十多年的生意,成為「潤者」(潤是英文單詞run的讀音,翻譯過來是「跑」)大軍中的一員,回到故鄉台灣。
「潤」的念頭從去年中國各地限電、停電導致部分工廠減產、停擺時冒出頭來。
「我們從來不相信中國會缺電的,因為中國的電力是李鵬家族做的,」他在台北對美國之音記者說。「去年開始缺電,一個禮拜停三天、停四天,他想怎麼停就怎麼停。你說工廠怎麼活?」
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是自3月起的上海封城。他覺得這個政府沒救了。
「中國已經已經百業蕭條了,在這個程度他還敢跟你封!」他說。「整個上海港多少船吶,多少貨都進不了,出也出不去。讓中國整個經濟就這樣瞬間就凍結下來。」
廖金章是1995年到中國大陸的,用他的話說,不是為了「投共」,而是迫不得已地「隨大流」。
上世紀80年代,中共對來自境外的投資打開大門。1987年,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宣布解嚴,解除外匯管制,允許企業對外投資,一批一批台商開始湧向對岸。
「那時候台灣請一個工人,中國可以請50個工人,」他說,「我的競爭對手只要到中國去設廠,我不去不行啊,因為他報價就比我便宜很多啊。所以那個時候,每個人都流行一句話:到中國去找死,在台灣等死。」
廖金章在中國大陸設廠,先後生產過皮鞋、足球、和化工品。他說,那時的中國一窮二白,所有的原材料都在台灣採購。在大陸設廠,連一顆螺絲釘都要從台灣運過去。
他記得早期中國(中共)政府對台商的政策特別優惠,因為各地都有所謂「招商責任額」。曾經有一個笑話,湖北省長到東莞來幫一個台商洗腳,希望他到大陸去投資。
「我憑良心講,那個時候台商是個非常特殊的社會階層,」他說。「他們甚至不敢碰我們、惹我們。」
截至2020年底,有至少100萬台灣人常住中國大陸,其中絕大多數都在經商。東莞的台商投資協會一度擁有過3000多家會員企業,是全世界最大的台商協會。
近年來事態卻在轉變,台商回流或轉向東南亞等地另設生產基地成為新趨勢。
本土生產商的價格擠壓、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新冠疫情下中國(中共)當局的強制清零政策都在加速這一進程。
2020年4月,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中國作為台灣投資目的地的比重已從2010年的84%驟降至2020年的33%。
過去五六年來,廖金章的生意越來越難做,產品從早年一箱批發價22元人民幣跌到今年的6塊5。這一波的停電、封城更是雪上加霜。
「沒有人敢在中國下單的,」 他對美國之音說。「因為在中國下單,第一,我有行業風險;第二,我還有你共產黨制度的風險;第三,還有封城風險。
7月中,中國(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第二季度經濟比去年同期增長0.4%,創疫情以來最低水平新低,出現28年來首次萎縮。
「0.4我都不相信了,我認為至少是20%、30%的負成長,」 廖金章更為悲觀。「整個百業蕭條到我認為已經沒有可能再回復了,都被你習近平一覺踩爛了還怎麼組合起來?」
「前景?我跟你講,前景就是崩塌。他們不是講什麼硬著陸、軟著陸嘛。根本就不是要著陸,那叫墜毀,」他又說。
如今,廖金章的台商朋友們在大陸的生意只剩不到兩成。相比之下,他算「潤」得晚的。
「我說個很沒出息的話啊,留在中國是我的舒適圈呢,如果你不去講那些公平正義,純粹是過生活的話,畢竟我們還是個不大不小的老闆嘛,」他說。
可現在他意識到,共產黨要的只是延續政權。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幸福在它眼裡不值一提。
「它沒有一點是為了人民著想過,一點都沒有。」他說。
當被問及是否後悔當年去大陸經商的決定,廖金章一連說了三個「後悔」。
「最大的損失就是我把我的青春,還有當年去開廠帶的一點錢都虧得差不多了,」他說。
但是他也從這段經歷中有所收穫,那就是「我認識了共產黨,我知道這樣的制度對人民有多少殘害」。
在大陸生活的最後幾年裡,他開始在一些微信群裡分享防火長城外的信息。
「共產黨的話99.9%都是謊言,謊言怎麼去戳破他?給真相就好了嘛。共產黨很害怕這種東西,」他說。
他被封了好多號,被四次「喝茶」。國保對他說,我知道你們台灣可以罵總統,但是我們這邊是這樣,請你配合我的工作。
廖金章也說不出當時哪來那麼大勇氣,或許天性使然,他說自己「是一個熱血沸騰的老人」。
「我看到共產黨這樣欺負人民、欺壓百姓,我就是受不了。」他說。「明明事實不是這樣,你為什麼這樣欺騙,這樣欺負人民?」
在中國時,他看到人人都想賺錢,每個人都沒有安全感。因為沒有社會保障,即使你很有錢,你也生不起一場病。
「一個集權國家人民這種深層的悲哀,民主國家的人真的不懂,」他說。
回到台灣後,廖金章開啟推特和油管頻道,希望將自己的政治理念分享給更多人,也因此招致一些非議乃至威脅,但是他並不害怕。
「我們知道共產黨對這種事情,它是無所不用其極的。」他說。「但是我覺得我在中國都沒怕過你,我在台灣我怕你什麼?!」
台海局勢持續高溫之下,這位花甲之年的台商對美國之音說,身為這個時代的人該做點事。
「這一生也差不多要過去了,該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了,」他說。「我要把這塊土地留給我的子孫。」
轉自《美國之音》9月30日報導(內文和標題略有刪改)
責任編輯: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