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商與中油發表2050淨零實踐報告
歐洲商會(ECCT)與台灣中油(CPC)12日共同發表〈2050淨零:最佳實踐報告書〉,邀請經濟部長王美花說明「台灣2050淨零路徑:經濟部政策及作為」,並由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及歐洲商會副理事長尹容將報告書呈遞給王美花部長。
有關中油淨零轉型策略,李順欽表示,「不轉型就等死」,重油時代已過去,中油實踐「優油、減碳、潔能」三大策略迎向淨零轉型。減碳部分,李順欽說,中油已達減碳逾30%,並斥資50億提出34項計畫,設定2030年排碳量減量49.5%(585萬公噸)中期目標,並以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為願景。
李順欽強調,往氫能發展,中油才有利基、才不會邊緣化。中油預計明年底推出「島內第一座示範性移動加氫站」,示範先行成本不是重要因素,量體不大。李順欽坦言,「氫能成本非常高,距離商業化,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臺灣氫能策略?王美花:未來大宗以對外採購為主
王美花表示,歐洲能源價格過高影響民生,但減碳已是全球緊急議題,臺灣出口導向製造業佔GDP比重30-34%「降碳是臺灣艱鉅任務」,除了太陽光電、離岸風電、投資地熱等,經濟部也成立「氫能小組」。
國際氫能應用尚在起步階段,氫能儲存運送成本昂貴,臺灣未來要走向自產氫或進口策略?對此,王美花說,國際上有氫能小型應用與運輸,臺灣正在探討加入合作供應鏈。
氫能技術與成本有待克服,臺灣再生能源不足,還要將過剩的再生能源轉成氫能,在臺灣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臺灣自產氫,王美花直呼「超難的」!
至於企業誘因?王美花說,廠商可著手包括產氫研發、進口、應用等面向,政府會支持台歐合作、釋出更多研發、補助及稅務減免等方案,都在評估研擬中。進口氫管理與法源,經濟部都會加緊來處理。不過,未來大量氫能恐怕還是要仰賴進口。
臺灣淨零目標路徑預計2050年氫能發電占比9%~12%,雖然臺灣自產氫之路難上加難,但應用端已邁出步伐。王美花表示,目前中鋼、中油等國營事業已投入鋼化聯產、氫能煉鋼、先進觸媒等研發示範項目;此外,台電與西門子、三菱重工合作在興達電廠與林口電廠推動摻氫混燒示範,為未來氫能擴大應運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