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術後恐復發 醫:輔助治療為關鍵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

癌症時鐘持續快轉,衛福部110年十大死因統計顯示,癌症已蟬聯十大死因之首逾40年,光去年就奪走5萬多人性命,其中,食道癌與泌尿道上皮細胞癌,病患因罹病年紀較長,以往化、放療副作用常令病友及家屬對治療卻步,近年因治療選擇日新月異,醫師呼籲,病患應及早與醫師討論合適治療方式及藥物,以利控制病灶同時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食道癌及上皮泌尿癌增加了近7千人罹癌,且兩者都屬於高復發風險的癌症,需要術後輔助治療幫助癌友控制病況,其中,食道癌因癌細胞容易由食道往淋巴發展,因此患者在接受手術後,仍有七成復發風險;而泌尿道癌涵蓋範圍廣,近五成患者面臨術後復發風險。

臺北榮民總醫院泌尿癌多專科醫療團隊召集人、醫師張延驊表示,面對復發風險較高的癌別,建議患者搭配輔助治療,幫助控制病灶,延長患者無疾病存活期。

臺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醫師洪逸平則說,以往化學療法、放射線療法是直接毒殺癌腫瘤,但經常連同好的細胞也一併破壞,副作用較明顯也容易影響患者治療意願,尤其高齡病友更是如此。

近年來免疫療法更推向早期,首次加入食道癌與泌尿上皮癌術後輔助治療行列,達成延長無疾病存活期近2年,並降低三成復發風險。

現有術後輔助治療多以化療及放療為主,雖能夠減少復發風險,但治療造成的副作用是患者的另一項挑戰。洪逸平表示,臨床也發現,食道癌患者年齡普遍較高,對藥物耐受性可能較差,容易因此放棄治療。

洪逸平分享臨床案例,有一個案平時有酗酒習慣、吸菸近40年,常在吞嚥時覺得卡卡的,經家人勸說就醫後,近日確診罹患食道癌第三期。

洪逸平說,初期採取化療作為治療方法,希望能夠在術後根除病灶,不料化療帶來的副作用卻為患者生活產生諸多不便,不只時常嘔吐、大量掉髮,更造成患者長期疲倦感與胃口不佳,使用化療抗癌期間更因癌症復發,面臨二次打擊,後續與醫師討論後改以免疫療法,降低了副作用帶來的不適,病情更得穩定控制至今。

張延驊提醒,平時生活遠離抽菸、避免吸入有害物質,都能夠降低罹癌風險。若發現無痛性血尿頻繁,應前往泌尿科就醫尋求專業醫療機構;洪逸平則是呼籲,民眾若打嗝與吞嚥同時出現,或發生吞嚥疼痛等症狀,可能是食道癌症症狀,應及早尋求胸腔物科醫師協助。

延伸閱讀
癌症抗藥癥結 北醫找到了
2022年08月08日 | 2年前
【鄧醫談養生】飲食與癌症
2022年06月27日 | 2年前
長期腹瀉別輕忽 恐是癌症警訊
2022年06月09日 | 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