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志趣不合」休退學人數增 監院促教育部關注改善
據教育部統計,109學年底日間學士班休學、退學人數分別多達3萬7,019人、4萬3,852人。監察院調查,雖然因成績不佳、經濟困難者人數減少,但「志趣不合」者卻有增無減;採「考試分發」入學者休退學比率較其他管道入學者高,教育部應積極了解。
監察委員范巽綠、蘇麗瓊、賴振昌調查,教育部近年挹注資源強化教學輔導,協助經濟弱勢學生,使大專校院學生整體休學及退學情形呈現下降趨勢,但因「志趣不合」休退學者卻有增無減。由於「志趣不合」休退學者成因、處理方式均更為複雜,教育部應檢討、統計項目,並鼓勵大專校院落實學生休退學輔導、了解真實原因。
調查報告指出,許多退學的學生曾有休學紀錄。陽明交通大學分析,退學人數中有81%有休學紀錄,休退學之間應具有高度相關性。從入學管道來看,「考試分發」入學者的休退學比率,較「繁星推薦」、「個人申請」等管道入學者為高,若以志願排序為入學基礎,欠缺對科系學習內容與自身興趣志向的認識,入學後較易因志趣不合而休退學。
調查報告也提到,教育部現行的統計分類中,「重考」、「轉學」皆歸於「志趣不合」項下,但以臺大、陽交大為例,重考不乏是為了進入該校的醫學相關科系,或因來自家人的壓力;至於轉學原因,部分大學認為,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學校排名與屬性等皆係常見的原因,也未必皆因志趣不合,此部分恐為休退學因素調查統計工作的盲點。
監委們指出,為減少學生因志趣不合而休退學,政府目前採取的策略主要是「強化高中階段之生涯探索與體驗」、「鬆綁大學法規學則以增加跨域學習彈性」等兩方向,帶動高中與大學階段的教育更趨「客製化」、「個別性」;適用於111學年度起入學之大學新生的「課程諮詢教師制度」即是重要新制,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