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救難 國震中心2分鐘內掌握災損分布
臺灣島位處地震活躍的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過年期間新竹縣2天內發生12次地震、6日也發生芮氏規模4.0地震,最大震度臺東縣3級,引發相關單位高度關注。國研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震中心)表示,發生地震後,研究中心隨即啟動分析系統,比對資料庫9萬個模擬事件,2分鐘內可快速掌握災損分布。
臺灣東部海域1月3日發生今年第一個地震,芮氏規模6.0,全臺有感,讓雙北、宜蘭一陣天搖地動。據中央社報導,國震中心副主任柴駿甫表示,發生地震後,國震中心會先收到中央氣象局發送的地震報告電子郵件,除了地震規模、震央位置、震源深度等基本資訊外,還能掌握全臺100多個地震速報站的實測資料。
柴駿甫解釋,地震是否造成損害,「不僅看地震規模,還要考慮斷層破裂方向與深度,以及各地實際震度大小」,根據中央氣象局所提供的數據,臺灣地震損失評估系統(TELES)在2分鐘內就能自動推估可能災損分布與數量。
國震中心震災模擬組組長葉錦勳表示,TELES包含不同功能的子系統,Twater就是其中一個。國震中心震災模擬組研究員劉季宇表示,自來水管線因布建年代不同,管線材質、管徑大小、接頭型式等都有差異,耐震能力也有所不同,Twater考慮地震發生的斷層位置、土壤液化風險等因素後,可以完成震前的防災推演或是震後的災情研析通報,也可以對哪些管線應該優先汰換提供建議。
以2016年2月6日的高雄美濃地震為例,地震發生在凌晨3時57分,中央氣象局4時4分發布地震報告。劉季宇指出,地震震央雖然在高雄市,但Twater收到報告後,馬上分析出臺南市才是重災區、而非高雄市,由於重災區較為明確,水利署、臺水公司就可以更精準調派人力投入臺南搶修。
不過,Twater系統要具備實用價值,需要長時間蹲馬步與調教,每次地震也是一次驗證,Twater在2015年日漸成熟。劉季宇認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設施與管線,也應該要及早規劃,發展相似的系統,為未來的大規模地震預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