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俗文物館 布袋戲偶開展
台灣民俗文物館以布袋戲偶為主題,到9月底前推出「台前台後.戲偶風華展」,展出已故藝術家席德進捐贈的清末明初珍貴戲偶、徐炎卿雕刻的華麗金光布袋戲,以及陳慶芳珍藏的70年代黃俊雄布袋戲黑膠老唱片,極具歷史意義。
早年台灣地方廟會、迎神儀式或農忙休息時常有布袋戲演出,近代更搬上電視、電影成為生活中的娛樂。布袋戲偶的製成包括了雕刻、刺繡等手藝;表演上融合了音樂、文學,深具本土藝術的豐富內涵。
民俗館內珍藏的席德進捐贈的戲偶皆為清末民初時期製作,有百年以上歷史,主要分為花園派、塗門派兩大類,傳承自大陸泉州,分屬精緻、粗獷風格,極具歷史意義。
金光布袋戲是40、50年代台灣布袋戲主流,出身雲林縣的徐炎卿自小喜歡在木頭上雕刻人物,無師自通卻雕出栩栩如生的偶頭,尤其以金光布袋戲及現代劇場受到歡迎。這次特展也推出徐炎卿60年代華麗的金光戲偶,多屬天馬行空的人物,偶頭造型大,身材不成比例,充滿樂趣。
展出透過每一尊布袋戲偶精緻的雕工、服飾與生動的人物特色,帶大家從傳統、演藝、劇場等角度了解戲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