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槓桿化效應將至 外資示警臺股恐跌至萬五

臺股1日開低走低,大跌363.88點。(中央社)
臺股1日開低走低,大跌363.88點。(中央社)

【記者侯駿霖/臺北報導】

美股因縮減購債、通膨疑慮,道瓊工業指數週四重挫546點,中國股市則陷入政府監管與限電疑慮,導致相關供應鏈壓力增大,加上外資示警等連環利空重擊,帶動臺股1日終場大跌363.88點、跌幅2.15%,以16,570.89點作收。亞系外資提醒,若企業獲利持續下修,恐引爆「去槓桿化」操作,臺股目標指數可能將從16,000點,下滑3%至5%來到15,200點至15,500點。

隨著資本市場開始下探,槓桿效應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將迅速放大,所謂「去槓桿化」,亦即企業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槓桿的過程,把原先透過各種金融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

臺股1日開盤後下殺274.99點,摜破16,700點關卡,最低來到16,659.78點,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也一度重挫9元或1.6%,股價來到571元,航運股陸續跌停,加上電子、金融股全面走弱,臺股跳空開低,午盤慘跌逾400點,收盤下跌363.88點至16,570.89點,成交值新臺幣3,396.28億元,週線大跌689.3點。

亞系外資表示,中國「能耗雙控」措施可能會造成煉鋼、鋁冶煉等高耗能產業受到限制,拉低供應的結果將導致價格上漲,預估自動化零組件、CCL及汽車零組件對基本材料的風險較高,恐面臨更大的獲利壓力。

亞系外資指出,觀察臺股近期本益比來到13.4倍,略低於過去3年平均的15倍,建議在操作布局方面,考量中國宏觀政策調控等影響,應避開高能源密集與低附加價值的族群,以防供應鏈短缺問題。

展望10月臺股走勢,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簡伯儀表示,細究各類股表現,半導體及電子族群上漲機率高達80%,而鋼電族群下跌機率則來到七成左右,電腦周邊、其他電子、通訊網路、油電燃氣等上漲機率僅40%,顯見電子上漲主要由半導體貢獻,因此今年半導體族群基期偏高,恐將不利於10月大盤指數表現。

延伸閱讀
臺股週漲幅達5.31% 居國際之冠
2021年08月29日 | 3年前
活絡臺股 7月造市者新制登場
2021年06月27日 | 3年前
全球低利率促類股快速輪動
2021年06月27日 | 3年前
取消